尊重遗体捐献不能言行不一

2015-02-27 16:24:00来源:大众网作者:马俊骥

  在此次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教学人体标本外流事件中,学校成为了众矢之的,其中最为集中的指责是:山大医学院不尊重遗体捐献者,根本没把标本放在心上。诚然,在这次事件中,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在谴责的同时,很少有人意识到,涉事方中很多人对遗体捐献者的不尊重有时候甚于当事的高校。

  在采访中,与一位运输混有医学教学人体标本渣土的司机的通话让我印象深刻。这位司机义愤填膺地谴责称,学校太不负责任了!人家把遗体捐献出来多么地高尚,学校竟然这么不珍惜!紧接着,他让我转达向学校的索赔要求,原因是眼看要过年了,车上拉了“那些东西”太晦气,而且“有损名誉”,以后人家不敢找他拉活了。

  先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进行谴责,接着捐献者的遗体成了“那些东西”成为索赔的工具。在采访中,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同样的想法。在采访中,我得知,校方发现医学教学人体标本外流后,第一时间到涉事村庄进行回收,有的村民“要个说法”,一度阻止回收。一位村民曾对我说,部分混有人体标本的渣土被村里用作修桥,一想起来就不敢出门,“肉也不敢吃了”。

  当然,从感情上来说,要求所有人都像医疗和医学教学工作者一样对人体标本持绝对科学唯物的态度并不现实,但是,把人体标本当成达成某种目的的工具,这种做法对遗体捐献者的不尊重客观上甚至甚于校方管理的不善,可能更让捐献者家属寒心。

  尊重和关爱遗体捐献者,这样的观念是社会共识,但是在践行这一观念时,很多人不自觉地言行不一。和遗体捐献行为本身一样,很多人都抱着“这是好事,但是我不干”的态度。2014年4月,我曾深入调查采访过山东的遗体器官捐献情况,在采访中,山东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事例:一对老夫妇签订了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家中的子女也非常支持,后来老先生先离世,遗体捐献工作顺利完成。然而一些非议却在邻居、朋友、同事间渐渐传播。很多人人前竖起大拇指,却在背后戳脊梁骨,说孩子不孝顺,说老太太心狠。老太太心理负担很重,久而久之与子女的亲情关系也受到影响。

  近年来,虽然全社会对于遗体捐献有了科学的认识,自愿捐献的人数也不断上升,但是从临床、教学、科研需求等方面来看,山东目前捐献的遗体(角膜)、器官数量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全社会对于遗体捐献行为和遗体捐献者及家属的尊重和关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尊重和关爱需要我们发自内心,需要我们时时处处对遗体捐献行为和捐献者及家属体现出人文关怀。因为这项工作是一个国家公民文明程度和国家卫生状况的重要标志,它造福全社会,我们所有人都不应该是旁观者。(大众网记者 马俊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