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记者:采访中心

走笔十三市,探寻科学发展之山东担当

导 语
在山东,自九届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为目标的9500多万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济南:实力、活力、魅力 给力济南新五年再出发

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社会管理创新的“济南模式”令人倍感亲切温暖;在“阳光棚改”区,崛起的“城中城”让人感受舒适贴心;在浪潮、山大华天、大陆机电,科技创新驱动带给人震撼;在山东省博物馆,以“十艺节”为契机带来的系列文化惠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感受文化在济南的软实力。泉城济南,正以加快科学发展为统领,充分发挥省会优势,未来五年,全力打造“实力济南、活力济南、魅力济南”。

未来五年,济南市力争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主要发展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位次前移,提高济南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首位度,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 ...

枣庄:“三大战役”转型 打造“幸福新枣庄”

古色古香的台儿庄老城、碧波万顷的东湖公园、方兴未艾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些新景象让人很难想象到,枣庄曾是一座以煤炭工业为支柱产业的老工业城市。据了解,枣庄市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新型城镇化等“三大战役”,着力打造一个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枣庄”。

如今,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枣庄城市转型的主攻方向,枣庄市也将力争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今后,枣庄市还将继续深化工业转型,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未来五年,力争有3至5个新兴支柱产业产值超过煤炭采掘业,成功实现产业转型。

... ...

东营:"黄蓝"融汇三角洲 石油、生态双崛起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碧野万顷,鸥鸟翔集;“海上牧场”的海参池富了渔民钱袋子,昔日的黄泥滩成了“聚宝盆”;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进千亿元俱乐部,产业走上了生态路……这就是东营,黄龙入海之城,石油富饶之城,生态和谐之城。“石油城”东营正紧抓黄蓝发展机遇,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东营加快改造提升化工、造纸、轮胎等优势产业,传统产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地方炼油能力和新闻纸产能居全国首位,离子膜烧碱、轮胎子午胎、阴极铜产能居山东省首位。石油装备产业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 ...

烟台:一极领先多极崛起 争当“蓝色”领军城市

在烟台高新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初显;在牟平区养马岛,辐射中国乃至东北亚的旅游度假圣地正在崛起;在海阳“亚沙会”,以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聚集区建设,将成为蓝色经济南部增长极。“一极领先,多极崛起” ,在由“一岛四区”构筑的蓝区建设主战场上,烟台正全力打造国内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在前不久闭幕的烟台市十二次党代会上,烟台市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大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让蓝色经济成为推动烟台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鲜明特色。烟台市将以建设国内蓝色经济领军城市为目标,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特色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奋力开创蓝色经济区建设新局面。

... ...

潍坊:智慧创新和谐生态 分享文化奔向"幸福"

采访团对潍坊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四个潍坊”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三元朱人创新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菜博会上各路游客洋溢的幸福笑脸,潍柴动力等企业靠自主创新逆势突破的成绩令采访团成员赞叹不已,尤其是潍坊市今年提出的建设“四个潍坊”的发展理念,更让全国各地的记者们对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打造幸福潍坊,潍坊多项具体措施已在实施。去年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2.2%,潍坊加大富民惠民工程投入,实施教育惠民、就业增收、社保体系完善、医疗服务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文化惠民、交通畅行、安居性住房、饮用水安全、城乡环境整治等“十大惠民工程”。

... ...

济宁:孔孟故里薪传文化 运河之都医惠民生

游“三孔”,感受“圣人”孔子带来的千年儒家文化之厚重;赏六大遗址沙盘,观看济宁古历史文化的璀璨新颜;“先看病、后付费”,科学发展中的济宁市以民生为先……济宁,素有“孔孟故里、运河之都”之美誉。如今,这个承载着厚重儒家文化的城市正弄潮于科学发展之潮头。在科学发展的浪潮中,济宁市打出了两张牌:一张是“文化”,一张是“民生”。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先诊疗、后付费”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老百姓得了病,无论经济条件怎样,都能得到及时治疗。与此同时,医疗机构效益也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今天的济宁,医患关系日趋和谐,改革凸显了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促使医疗机构真正把治病救人作为第一目标,更加重视规范用药、科学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信任理解。”

... ...

威海:文化服务均等化 政府惠民“不差钱”

在威海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就像设在了市民家门口,市民从家走着去看展览成了一种习惯;在威海市美术馆,哪怕是艺术界的明星大腕,只要市民喜欢,政府甘愿掏钱请市民来看。从打造15分钟文化圈,到创新文化服务运营体制,再到打造蓝色文化精品,威海正通过文化惠民之路,支撑科学发展。

威海将加强对重点作品的规划和重大文艺活动的策划,挖掘海洋文化基因,弘扬自强不息、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等新时期威海精神,深入阐释蓝色文化,精心培育蓝色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逐步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在威海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蓝色文化成为城市的主流价值观和推动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引擎。

... ...

日照:"蓝、红、金"三色绘就科学发展新蓝图

日照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在“科学发展新山东”中如何定位?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奋斗目标?日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接受大众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日照将抢抓“蓝、红、金”三大国家战略机遇,绘就科学发展的新蓝图,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更好地造福人民。

“‘蓝’,是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给日照带来的机遇;‘红’,是指莒县、五莲县作为沂蒙红色革命老区享受国家对中部地区扶持政策的机遇;‘金’,是指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为主的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带来的机遇”,谈起这三大机遇,杨军难掩兴奋之情,他表示,这三大战略相继实施,历史性地把日照推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发展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为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打造蓝色日照、幸福日照、平安日照、生态日照、文明日照带来了强大动力。

... ...

莱芜:城乡统筹分“蛋糕” 共享融合新探索

从2010年开始,市、区财政分别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每年选择100个村庄,予以重点扶持。建立村庄综合整治部门单位结对帮扶制度,选择60个市直部门、40个区直部门,对确定的100个重点整治村开展“一对一”帮扶,目前,100个重点整治村已硬化道路46万平方米,绿化16万平方米,改厕改厨2.9万户,清理“三大堆”2万多处。

同时,莱芜通过加快城市公交、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如率先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健全完善了市区公交网、城镇公交网和村镇公交网“三网”融合衔接、城乡一体化的大公交网络,实现了全市市区、镇、村公交全覆盖,农民由村到镇只要1元钱,从镇到市最多3元钱,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了安全便捷、质优价廉的公交服务。

... ...

临沂:县域经济强支撑 六成财力保民生

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接受大众网专访,在谈到临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亮点做法时,他说,去年以来,临沂以“四三二一”战略为总体发展思路,着力培植提升战略性主导产业,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在县域经济的强有力支撑下,今年预计拿出六成财力保障民生,力争把临沂建造成为老区人民的幸福家园。

在人均财力不足全省平均水平四成的情况下,临沂将六成以上的财力用在民生上,这恰恰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向民生倾斜的决心。并将民生建设的重点向“三农”、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力争使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真正把钱用在了“刀刃上”,用在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 ...

聊城:江北水城用活水 运河边崛起生态强市

今后5年,聊城市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打造中国“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按照工业强市、三产兴市、三农稳市、城建靓市的方针,加快建设“一五二”产业基地,把聊城建设成为山东西部的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聊城市科学发展的根本宗旨,换句话说,就是在成果共享中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除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使新增财力大部分用在民生上面,同时聊城市还全力发展民生事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投资1.2亿元建设了9处人力资源市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3%以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 ...

滨州:发展坐标看“蓝黄”五年力造“新滨州”

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接受大众记者专访,针对滨州科学发展的主思路,他说,黄蓝”两区“开发为滨州发展带了了历史机遇,滨州市委市政府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民生保障水平上,将逐步按东部地区标准执行,在经济发展上实现“六个翻番”,未来五年,滨州市委市政府将力争再造一个“新滨州”。

滨州2011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22540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8744元,增长21.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02元;实际到账外资10.43亿美元,增长236.4%。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次公布的全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中,滨州在294个城市中排名第五;滨州连续三年在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群众满意度位居第一档。

... ...

菏泽:文化强市科技创新 科学发展交出新答案

大剧院、演武楼和牡丹园不仅让采访团成员们感受到了菏泽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心,新巨龙能源、东明石化和步长制药也让采访团成员们体会到了菏泽加快科技创新的魄力。而这两点,正是菏泽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所给出的科学发展新答案。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之乡,菏泽拥有着足以令其他城市羡慕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过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伊尹,军事家孙膑、吴起,思想家庄周、鲁商始祖范蠡等大批先贤。既拥有牡丹万亩、“五湖六河”,又享有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菏泽,如何能够使百姓享受到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菏泽给出的答案是:文化强市。

... ...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