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县域经济强支撑 六成财力保民生

2012年05月18日 16:31作者:庄红来源:大众网

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接受大众网专访,在谈到临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亮点做法时,他说,去年以来,临沂以“四三二一”战略为总体发展思路,着力培植提升战略性主导产业,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在县域经济的强有力支撑下,今年预计拿出六成财力保障民生,力争把临沂建造成为老区人民的幸福家园。

在人均财力不足全省平均水平四成的情况下,临沂将六成以上的财力用在民生上,这恰恰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向民生倾斜的决心。并将民生建设的重点向“三农”、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力争使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真正把钱用在了“刀刃上”,用在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接受大众网专访

  大众网5月18日讯记者 庄红)“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努力让沂蒙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美好。”今天,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接受大众网专访,在谈到临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亮点做法时,他说,去年以来,临沂以“四三二一”战略为总体发展思路,着力培植提升战略性主导产业,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在县域经济的强有力支撑下,今年预计拿出六成财力保障民生,力争把临沂建造成为老区人民的幸福家园。
  关键词一:县域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时不我待。”张少军表示,经济实力是改善民生的现实基础,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落实民生惠民政策只能是“纸上谈兵”,民生幸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建设好广大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必须加快壮大经济实力特别是县域经济实力。
  目前,临沂县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城乡差距较大,基层群众生活水平总体偏低,这正是制约临沂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临沂面临着“赶超”与“转调”的双重任务和压力。所以,全市围绕着提升产业层次、壮大经济总量、提高质量效益,实施集中突破,力促转型升级做大文章。并且,通过放大园区载体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发展;放大商文旅一体化优势,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高农产品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营销品牌化水平等措施,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关键词二:保民生
  六成以上财力用于民生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我们一定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抓民生,竭尽全力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更有尊严’”。这是以张少军为首的临沂领导班子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更是促进稳定的必要条件,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保障民生建设。“十一五”时期,临沂市用于民生的投入达453亿元,年均增长32%。今年预计民生支出可达164亿元,占总支出比例提高到60.4%,比全省高出9个百分点。在人均财力不足全省平均水平四成的情况下,临沂将六成以上的财力用在民生上,这恰恰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向民生倾斜的决心。并将民生建设的重点向“三农”、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力争使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真正把钱用在了“刀刃上”,用在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张少军深情地说,“如果不能让临沂千万老区人民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就对不起这片浸染着十万烈士鲜血的热土。”可以说,临沂革命老区民生建设之所以取得了连一些发达地区都难以收到的实效,关键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带着真情和责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第一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民生建设新思路。也正因此,最近几年才是临沂经济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民生状况改善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关键词三:文化惠民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临沂是文化大市,文化资源富集,文化基础厚实,有着文化繁荣发展的肥沃土壤。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不断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去年,临沂又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的发展,着力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文化中心的目标。“如何把潜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提升城市形象和整体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中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加强建设文化强市的关键。”张少军说到。
  打造文化强市,最终的目的还是惠济于民。为此,临沂先后建设了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广播电视发射塔、书法广场、兵法博物馆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全面推进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在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电影放映工程走在了全省前列,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连续举办了9届书圣文化节、4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和11届广场文化艺术节、11届民间秧歌会、6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民间艺术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了“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大大丰富活跃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精神境界。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文化建设让市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是临沂文化建设最大的成功根本所在。这也是真正把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用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否得到实惠作为衡量改革发展成果的标志。只有下大力气抓好县域经济发展、民生政策落实和文化建设工作,才能确保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