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控诉"楼坑坑" 开发商三年"苦心"设骗局
没有土地证,没有预售证,正大城市花园的“楼坑坑”是如何让业主心甘情愿的交钱?开发商是如何拖到三年后才告知业主没有土地证?昨日,正大城市花园2期1号楼的五位业主来到大众网,向记者详细讲述三年来开发商如何布局设坑。
业主刘先生告诉记者2期5号楼基本上是在年底到年初卖出的,当时叫绿苑1号楼。购房时,售楼处工作人员给他看了一些证件的复印件,但其中没有预售证。工作人员告诉他,只有楼盖到1/2以上才能办预售证。
2007年1月:“楼盖到1/2以上才有预售证”
业主刘先生告诉记者,2期5号楼基本上是在2006年底到2007年初卖出的,当时叫绿苑1号楼。购房时,售楼处工作人员给他看了一些证件的复印件,但其中没有预售证。工作人员告诉他,只有楼盖到1/2以上才能办预售证。
当时此楼的售价大概在4700元左右/平方,开发商规定:凡是一次性付全款的,每平方优惠100元;首付50%,每平方优惠50元;首付最低不低于30%。出于对正大城市花园的信任,以及对当时楼盘位置、户型和价格青睐,刘先生就交钱签订了购房协议。协议上注明:2008年12月31日前交付使用,而工作人员说,一般情况下,楼提前半年或者9个月就能盖好。
2007年底:“民工回乡务农,过年后回来开工”
交钱签订协议后,刘先生就一天天盼着住新房结婚。“刚开始的时候,我去看工地已经开始施工了,周围也都围上了隔离墙。”等到2007年年底他发现情况不对,“打完地基就停工了,施工机械也都撤走了”。于是,刘先生就找到了正大城市花园售楼处,市场开发部的一位张姓经理解释说,冬天建筑质量不好,建筑工人回乡务农过年后才能回来。张经理还安慰刘先生,正常盖9个月就能完工,不会耽误交房。
2008年4月:“高压线影响盖楼”
2008年4月,张先生来到施工工地惊异地发现,原来的绿苑1号楼改名为2期5号楼,原来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也全部换成了陌生面孔,而他的楼依旧没有动工的迹象。等到张先生再问有关2期5号楼的事时,售楼处工作人员则回答“一概不清楚”。无奈之下,业主们就找到市场开发部张经理,张经理说,楼前面有高压线影响建房。
而据业主们了解,高压线只是影响了3期1号楼的建设,而2期5号楼离3期1号楼有200多米的距离,根本谈不上影响。此时,面对业主的疑问,张经理说,等高压线解决后,两栋楼肯定会同时开工。此时已是2008年4月份,距离协议上的交房最后日期只有8个多月的时间,业主们问若延期交房该如何处置,对此张经理表示,不到最后时间,不予以答复。
2008年9月:首次提出土地有问题
等到9月份时,高压线问题解决,业主们发现2期5号楼不仅没有动工,连原来的地基都已经被建筑垃圾所覆盖。此时的业主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找到正大城市花园开发商讨要说法。开发商告诉业主,土地有问题!开发商说,原本这块地属于某家心血管医院,长期不开发理应收回,但是这家医院已经把这块地抵押了出去。现在,开发商已经清偿了债务,把抵押债权买了下来,走完程序后就能开工建设。
2008年元旦:“在等土地证过户到正大城市花园”
眼见着按期交房无望,业主们开始不停的找开发商询问实情进展情况。刘先生告诉记者,2008年元旦开发商告诉业主,官司打赢了,就等土地证过户了。不过,开发商没有提及赔偿方案的问题。
2009年5月:“2009年12月31日前可签订正式购房合同”
自打2009年三、四月份,业主们不停的询问房子何时开工?如何违约补偿?2009年5月14日,开发商终于跟业主签订赔偿协议,承诺每月赔偿1300元,并承诺2009年12月31日前签订正式购房合同。至于何时开工,开发商一直都说“具体时间不好说,正在办理,快了、快了。”
6月30日,业主们领到了2009年全年的补偿款,“或许是迫于全运会的压力”,业主们如此认为。
2009年10月:“等不急的业主可以换到临街楼盘”
10月25日,2期5号楼的业主们接到开发商的电话,解决方案出台:等不急的业主可以调换到正在建设的3期1号楼上,但必须是同楼层,若原户型大于现在户型的,多出部分,开发商按原价赔偿业主;若原户型小于现在户型的,多出部分,业主要按现价补款。
“3期1号楼是临街高层,我们的2期5号楼是小区内小高层,若按现在的市场价,2期5号楼每平方米比3期1号楼贵1000元以上。况且3期1号楼公摊要大于2期5号楼,商住两用,品相相差很多。”在业主们的眼里,开发商制定的解决方案是不近情理的“霸王条款”。
不过,对于这样的“霸王条款”,业主们也有自己的担忧,“3期1号楼是除2期5号楼之外,正大城市花园的最后一个楼,若这个楼的卖出去,我们就再也没有退路了”。
其实,“我们只希望开发商快些拿到土地证,快点开工盖楼,或者能拿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来”。采访中,年逾半百的张女士吐露出自己的心声,这套给儿子结婚用的房子不知何时能盖好。而刘先生表示自己当时买的是婚房,可是如今孩子都2岁了,房子还没影,“都没脸去见老岳父。”同行的赵女士也一直跟丈夫蜗居在出租房内,等着希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