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韦辉 林鹏
“人死了得有动静儿,不然丧主家脸上没面子”。几十年以来,白事大操大办的风俗,在很多临沂平邑人心中根深蒂固。吃流水席、吹鼓手点戏、大棺材……一套套繁琐的程序,耗时费财。红白事大操大办程序繁琐,看似热闹风光,实则婚事喜中忧、丧事悲加愁。去年以来,临沂市平邑县相继出台多项措施,就是要刹住群众反映强烈却又无可奈何的大操大办之风。“近抓减负、远抓公墓”倡导生态、节地、绿色安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前重孝顺、死后尚节俭”的风气,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节俭办丧也逐渐代替大操大办成为当地新的风俗。
自从临沂市平邑县车庄村建起了公墓,已经有两名逝者埋葬于此。公墓占地面积小,与原来的大坟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黑框中标注为传统大棺材墓,占地面积较大,一个老式墓穴顶七八个新式墓穴。
昔日的大总管
7月11日,入伏前的最后一天。骄阳“烤验”着大地,“上蒸下烤”的桑拿天让人觉得不舒服。树上的知了不住地聒噪。在平邑县郑城镇鑫盛村村委大院,朱荣国坐在屋里吹着风扇,偶尔无聊,他点起香烟,“吧嗒吧嗒”抽了起来。
“这香烟也是丧主家送的吧?”村民给老朱开起了玩笑。“嘿嘿”老朱笑而不语,算是默许了。
提起朱荣国,村里没有不认识的,因为家家都会“老人”(死人)。只要有人家“老人”了,都会求他去给操办丧事。通俗地讲,老朱就是专门负责白事的大总管。从30来岁开始主事,老朱干大总管已有20多个年头。
在办白事的过程中,大总管可谓“位高权重”。“我曾经主持过的一个丧事,光帮忙的就有60多人。”回忆起以前的日子,朱荣国颇显自豪,“这些年我主持过140多个葬礼,还遇到过找大总管主持丧事挨号(排队)的情况”。
家有百口主事一人,办丧事也不例外。“孝子不问事”。按照平邑办丧事的老规矩,谁家死了人,死者子女来到大总管家,虔诚地磕个头,就意味着丧事完全交给大总管了。大总管负责上下协调,左右沟通,丧事方能圆满完成。
在平邑县郑城镇鑫盛村,记者看到了县里出台的一系列关于移风易俗政策的文件。文件对丧事简办、公墓建设标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如今说起大总管,老朱似乎对这个身份流露出几分失落。因为从去年开始,老朱接到镇上和村里的多重通知:以后丧事要简办,从大总管开始执行。
白事简办,上面的规定很明确:“五取消”、“五倡导”、“三禁止”。简单说起来就是取消吹鼓手点戏、取消流水席、取消三代直系亲属以外披麻戴孝,提倡现场播放哀乐等一系列措施。
老朱心想,这个变化可不小,以前老了人不风风光光的把老人葬了会被戳脊梁骨的!按照新办法,这么简单的办丧事,主家能答应?
和老朱存在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流峪镇车庄村村支书李秀恩也在盘算着咋做群众的工作。怎么办?思来想去,李秀恩从第一例开始,做好第一户工作!
李秀恩说,移风易俗开始没多久,村里就有人去世。李秀恩第一时间赶到丧主家,先把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的新政策讲明白,讲明村里要求他简办并不是对他家有意见,而是以后丧事都要这么做了。此外,李秀恩还把工作做到了前头,给村里选了一块十几亩大的公墓,进出道路硬化好方便以后来扫墓。“村民想要的都给考虑好,其他方面村民也不好再提过分要求。第一户同意简办,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李秀恩告诉记者,十几亩的公墓足够全村用几十年,相比以前大棺材来说,新型公墓大大节约了空间,给村里节省了不少的耕地。
“对移风易俗,老百姓认可的越来越多。”朱荣国说,死者亲人内心实际上愿意丧事简办。“很多丧主本来就穷,为了面子不得不借钱大操大办。有的死者子女因为钱的事,产生嫌隙甚至打架。”朱荣国的说法,得到了郑城镇鑫盛村村书记裴中志的认同。“因为葬礼钱的问题,很多兄弟姊妹反目成仇”。
现在,朱荣国依然是村里的大总管,不过他还有个正式的头衔——村里红白理事会会员,有的家庭“老人”后,他帮着办办白事。“现在也不用亲戚陪情,当庄的也不用坐客,估算好来多少亲戚定好菜。菜比以前简单多了,做大锅菜吃馒头。中午亲戚到了之后开始付礼吃饭,然后就去泼汤,接着出殡”。
出殡结束,亲戚们逐渐散去,帮忙的则开始吃饭。用朱荣国的话说,移风易俗后程序简化,“丧事一天就能办完,帮忙的人省心了,可以早点回去,不耽误打工挣钱。”曾经忙忙碌碌的大总管如今也轻快了不少。
即使取消吹鼓手,热爱艺术的庄户剧团也没有放下手中的“活儿”。在徐元平家中,他正拿着剧本翻看,准备排练下一出节目。
转型的吹鼓手
在平邑县,家里死了人,丧主家必出钱请吹鼓手。吹吹打打,人家才知道死了人。对于吹鼓手们来说,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意味着以后再有丧事,主家不邀请他们上场了。这对以此为生的吹鼓手队伍来说,可是影响不小。吹鼓手有的临时拼凑三五集合,有的家族式聚集在一起搭班子,地方镇博平村徐元平一家,属于后者。
今年47岁的徐元平,得益于家庭艺术“基因”,做吹鼓手已经30余年。父亲徐祥中年轻时曾在济南铁路剧团待了6年,一直唱豫剧。受家庭环境熏陶,徐元平和姐姐徐元霞从小就喜欢表演。娶了媳妇后,徐元平的妻子王美也跟着学会了不少本事,能唱歌能演戏。就连小侄子也学会了电子琴。全家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吹鼓手班子,附近十里八乡有了丧事,徐元平一家常作为吹鼓手去演出。
“一年演个几十场不在话下”,吹鼓手也成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着这一行,徐元平盖起了二层小楼,买了辆七座小汽车,哪里有事开车拉着全家就去了。他们一度盘算,这么干一辈子,也算是靠本事吃饭,“饿不着了”。
世事难料,如同唱戏中的人物命运一样,徐元平家族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从2016年11月开始,办白事“五取消”、“三禁止”。其中第一条就是取消吹鼓手。“俺们失业了。”徐元平说,打小干的一份营生,猛然停下来难免遗憾。
一组数据不容忽视:平邑县每年去世7000人左右,每次吹鼓手收费在1000-3000元之间不等,这么算下来,每年平邑县因吹鼓手造成的费用高达两三千万元。照这么算下来,每年全县在丧事的支出就高达数亿元。临沂市平邑县民政局一位负责人说,巨大的费用支出,让很多百姓家庭苦不堪言。
和徐元平一样,平邑县的很多吹鼓手也面临着转型。“现在主要在家种地,孩子太小,没法出去打工。”徐元平说。
记者采访当天,徐元平正在家里排练节目,农闲时就准备义演和送戏下乡,主要是编排易地搬迁、精准扶贫和移风易俗这样的节目。其中,异地搬迁节目曾获得县里比赛第一名。“是个豫剧小品节目,时间不长。”
徐元平(左)和妻子在排练中。白天忙碌了一天农活的一家人,会在二楼排练下节目,准备义演和送戏下乡。
记者了解到,吹鼓手队伍中有部分人多才多艺,演出作品很接地气,在群众中喜闻乐见。为了让这部分人发挥特长,平邑县文化馆专门统计了吹鼓手专长的节目情况,由他们编排新风尚节目,从中选拔演出。“今年,从全县19个庄户剧团中选了10个送戏下乡,大部分都是以前吹鼓手队伍合并组成。”县文化馆负责人田军说,按照剧团表演水平,分别给予一场600元—800元不等的奖金和200元交通补助。而在仲村镇,前年镇里办的活动全部交给庄户剧团操办,给了2万元钱。
自从不做吹鼓手,送戏下乡成为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上半年演出了10场,每场800元。”徐元平说,虽然钱挣的少了,但至少还能干点自己喜欢的事。
在流峪镇车庄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李秀恩,扳着手指头,算起了一笔移风易俗的“经济账”。
他说,若按照老规矩办丧事,吹鼓手、点戏、大棺材……全套程序下来,一场丧事少的花费三四万多的高达七八万。但凡有亲戚来,每送一个花圈就得回送一条烟。“别的不说,光烟得多少钱啊,一条烟都是百十块钱。”李秀恩说,移风易俗以后,村里有个大家族的老人去世,光烟就省了4箱。“即使是用便宜的烟,恐怕也得万把块”。
办白事还要请吃流水席。一波客人吃完退席,擦拭一下桌子再摆下一场。一名大总管说,每桌饭食标准差不多在200元左右(烟酒不统计在内)。曾经干过大总管的魏长存见过最大的一个场,仅流水席就摆了200桌。
如今,取消吹鼓手后也便不存在点戏之说,流水席也取消双鸡双鱼。“夏天家里种的西红柿,切开撒上白糖是一个菜;豆角用开水一焯,拌上麻汁又是一个菜。”裴中志说,好几个菜都是他亲自给点,就是要刹住流水席风气,现在大家吃完就走,也很好。
“一个大棺得上千,好的没下来四、五千的,花了钱占了地方。”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说,“关键现在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连个抬的人都难找。扎纸、白布,都没再利用的价值,去年征求意见时老百姓普遍要求取消这些。”
7月11日,记者在临沂平邑采访途中,恰遇一户丧主家正在办丧事。如今办丧事,使用的是配备的音响代替了吹鼓手,逝者亲人丧服也简便了许多。
“大办”将成往事
裴中志说,多数村民想丧事简办。但是白事就怕攀比,看别人家弄得风光,自己也得办的风光些,怕丢人。
家住平邑县平邑街道的林青(化名),父亲在6月17日去世。“以前老人走了,得请吹鼓手。现在老人去世就不吹了,街道上给提供音响。”林青说。“其实,吹鼓手有没有无所谓,有的话铺张浪费,没有能减轻点负担。我这个人想的开,火化后找个地方把骨灰盒埋了就行。”林青说,她愿意白事简办,但是,多年来流行下来的传统,似乎又让她“不敢越雷池一步”。“要是其他人大办,只有咱小办,脸上不好看。”林青说,老一代人和年轻人的观念也不一样。“都兴这样,就不能搞特殊。都不攀比了,应该也就简办了”。
不过,在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中,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拉锯战”,甚至“游击战”现象。
临涧镇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工作中个别做生意的“大户”和极少数在外的“干部”,往往办丧事时请吹鼓手、吃流水席,浪费严重。甚至,有的丧主亲属在外边的重要岗位工作,出殡当天弄了礼花礼炮,从门口放到墓地。在一些街道,有的村干部因为怕得罪村里的大家族,不敢上报。还有的丧主直言自己非党员干部,“谁也管不着”。还有的人就属于“生前不尽孝,死后瞎胡闹”,按照当地人的话说就是“显摆”“蹁样”。
多位镇村基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移风易俗必须常抓不懈,否则反弹会很快。
临沂平邑郑城镇石家庄公墓占地10佘亩,一期建造墓穴100余个,利用旧墓地和栗园进行改造,保持了栗园的原生态。还修建了硬化道路,方便逝者祭奠。
针对这些问题,临沂平邑县有关部门和管理者也制定了相应对策,对于党员干部大操大办的,直接让监管部门介入,靠纪律约束;对于非党员干部,要做好村干部、大总管这些外围工作。 对于这一点,郑城镇鑫盛村村书记裴中志摸索出了管理经验,他说现在村里都是“一日丧”,死了人一天内就处理完毕,不仅当天下葬,连“五七”坟也当天上了,能节约不少时间。裴中志说,现在很多人都在外地打工,一天挣一两百,“一日丧”很受这些打工者的支持。
只要坚持下来,节俭办丧一定能形成新的风俗。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风光大葬”不仅浪费严重,还加重了生者负担,也并不代表子女就尽孝。“相邻的沂南、沂水、蒙阴这些地方多年下来,也没有大操大办过,能说他们不孝吗?”
在一名负责移风易俗的基层工作人员看来,“五取消”、“五提倡”,简化的是程序,减少的是费用,与弘扬孝道并不违背,更体现了“入土为安”的思想。无论音响替代吹鼓手、还是佩戴黑纱白花代替披麻戴孝,乃至取消纸人纸马提倡敬送花圈,形式虽不同,却一样反映“孝子办丧”,折射出来的是对先人的无尽哀思,恰恰是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孝道传统的传承。同时,对守灵、泼汤、路祭这些缅怀逝者传统习俗仍然保留。无论程序如何简化,变化的只是表达孝道的载体,而孝道的核心内涵,却得到了一脉相传。
关于移风易俗,中央高度重视,2013年,中办下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彰显了中央推动殡葬改革的力度和决心。
记者从临沂有关部门了解到,移风易俗节俭办丧群众关注度很高,支持率也很高。今年7月份的群众满意度调查说明,群众办理丧事费用、时间实现“两个普遍下降”:费用普遍由三四万元下降到一万元以内,时间普遍控制在三天以内,认为办理丧事负担重的群众由去年年底的12.79%下降到7.63%。
名词解释:何为“五取消”、“五提倡”、“三禁止”
即取消吹鼓手、唱大戏,提倡现场播放哀乐;取消三代直系亲属以外披麻戴孝,提倡其他亲友带黑纱或白花;取消纸人、纸马等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用品,提倡向死者敬送花圈或者花篮;取消流水席和本村乡邻坐席,提倡吃大锅菜或者自助用餐;取消花圈回礼,不再回复香烟等物品;提倡不报大丧、不陪情,提倡缩减丧事办理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天;禁止鸣炮、过度燃放鞭炮等扰民行为;禁止占用大棺木进行二次安葬,一律实行火化(国家民族宗教政策规定的除外);禁止乱埋乱葬,须到公墓(骨灰纪念堂)或镇村认可的集中安放区埋葬。
大众网原创深度调查栏目《独立调查》,于2009年12月1日创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频率刊发,先后获评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山东新闻奖名专栏。
栏目紧跟热点、回应关切,调查传闻、还原真相,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勇于向网络乱象亮剑,坚持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客观公正做监督。栏目始终坚持创新,并成功打通PC端与移动端,重点报道在“两微一端”同步刊发。2016年以来,栏目在大众网时政微信公众号“爆三样”落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度调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