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既得利益者的非法牟利格局被打破时,他会第一时间寻求挽救之道,其中的一条道路就是“制造谣言”。
起初是听盐务部门说的,本次食盐涨价的假消息与普通百姓无关,而是一些食盐零售商户的谋利空间被逐渐压缩导致的。他们利用自媒体和发帖网站,借政府调整食盐品种结构、推广预防高血压的低钠盐之机,散布几乎所有食盐品种价格上涨的虚假消息,阻碍低钠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保护其利用低钠盐作掩护,高价卖出低价盐的既得利益。
对于上述信息,刚开始我是半信半疑的,毕竟盐务部门也是食盐的得利者,不足全信。但当我摆脱盐务部门,独自深入各大中小型食盐零售商户进行暗访时,我终于明白了,利益可以使一些原本毫不相关者组成或大或小的联盟,一起触碰法律红线。
大中型超市自身管控比较严格,再加上食盐对于他们的营销定位而言,本身就是利用这种日常所需用品招揽人气的一种手段,与我们常见的低于市场价卖鸡蛋和面粉一样,不求谋利,只为让顾客对他们形成购买依赖,但散居在居民区和农村的小型超市或小卖部则以此为获利的手段和重要商品。
当我以购盐者身份进入一家近郊农村的小卖部时,店主先是跟我说,1.5元的盐(低价的碘盐)没有了,要买只能买2.7元的低钠盐了。如果不着急的话,过两天可以过来买低价盐,不过那种盐现在少了,价格涨到2元了,但还是比新推的低钠盐便宜。随后我采访了附近村里的村民,他们这段时间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给他们造成的印象就是“盐涨价了,有低价盐的时候,就要多抢购、多囤积一些在家里,尽管低价盐也涨到了2元”。
盐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盐本身没有涨价,只是出于防治高血压的考虑,新增了一种成本比较高、价格较贵(2.7元)的低钠盐,这是山东省政府在全省的政策,而不是滕州独创。正是在低钠盐还不被完全认可的过渡阶段,小型零售商户以此抬高低价盐的价格,给人造成食盐涨价的假象。他们惯用的伎俩就是:把盐务部门配送的低价盐囤积起来不往外出售,只在货架上摆放价格稍高的低钠盐,给人一种低价盐供给稀缺的感觉,然后断断续续地向市民或村民出售低价盐,并抬高低价盐的价格,牟取私利。盐务部门按照省里的要求,要在一定时间内大比例供给低钠盐,进而导致低价盐比例减少,小商户靠低价盐获取私利的空间也就变小,“无奈”之下,他们利用网络散布盐涨价的假消息,推动市民或村民尽快花较多的钱购买低价盐。(李兆辉)

本文相关新闻
热点图片
>查看更多美图<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