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山东手机报手机客户端新闻热线 0531-85668999

白浪河“水库古墓”被盗主人成谜 潍坊版《盗墓笔记》正在上演

白浪河“水库古墓”被盗主人成谜 潍坊版《盗墓笔记》正在上演

  大众网记者 于明效 

  引子: 

  2015年8月15日,立秋的第八天,潍坊潍城区,白浪河水库。 

  从2013年开始的干旱,让这座昔日秀美的大水库大面积底朝天。放眼望去,大坝200米开外才依稀可见水面,裸露的库底遍地野草,还有的地方被开垦出了农田。为了便于来此耕种和“垂钓”,人与车开发出一条蜿蜒小路。 

  这天下午,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天仍然有点阴沉。家住附近的老王要到水库附近办事,便开车行驶在这条近路上。正开着,突然,前方路边陷出一个大坑!老王一个激灵,赶紧刹车。走下车,他试探着上前查看,用手扒拉一番泥土后,坑里竟露出了些雕刻着花纹的青砖。这蹊跷的东西,莫非是一处古墓?老王揣测着,立马掏出手机报警。 

  军埠口派出所接到报警,出警民警在此守候一夜。 

  8月16日,潍坊市文物局的专家和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现场的勘察开始了。 

  很快,消息就不胫而走,一时间有关“白浪河水库库底突现古墓”、“古墓已经被盗”、“古墓中挖掘出一男两女三具完整古尸,或为达官显贵”等等说法在网上“飞”起来。 

  8月16日至25日,大众网记者两度探访古墓,调查采访考古部门相关专家,附近村落、村民,再现古墓被发现、挖掘的过程,揭开这座水底古墓的层层面纱,回应此前网民的几点疑惑。经过专家初步认定,这座水底古墓为清代晚期修建,发掘出一男一女两具古尸遗骸,但衣物等都已经腐烂,有证据可以表明,这座古墓已经被盗。此处50年前就是村庄,距离此处三公里左右的武家涧头院村,以及奎文区的廿里堡街道孙吕家涧头院村,原先就有古墓群。

  由于古墓曾经被盗,又没有文字记载,尸骨身上的衣物已经腐烂,这座“豪华墓葬”主人的身份目前还是一个谜。

  勘察与求证仍在持续,一部潍坊版《盗墓笔记》正在上演……

 

古墓全景图

古墓门上端刻有“藏真阁”字样。

发现——路人无意撞见
白浪河水库干旱见底,神秘古墓是雨后“冒出”

  1959年,白浪河水库在原张友家小水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集水面积353平方千米,总库容1.48亿立方米,上游流域内有小型水库27座,总库容192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8000公顷;灌区灌溉面积440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200公顷,历史最高实灌面积达4333公顷。水库大坝于1976年加高培厚工程完工后,总长6680米,其中主坝长550米,最大坝高25米;东副坝长2380米,西副坝长3750米。

  自2013年以来,潍坊遭遇史上罕见持续性干旱,到2015年,旱情更加严重,原本“青天接水水映天”的白浪河水库,水面已退至距大坝约200米远的位置,大面积裸露的库底长满野草,小面积区域还被开垦出了农田。这种旱情,自今年夏季的大面积降雨后得到了缓解。特别是8月以来,潍坊降水较频繁,白浪河水库水位明显上涨,雨水的冲刷也给干涸龟裂的库底带来了“奇迹”——被发现的这座古墓,便位于水库大坝南侧400米处,静静地躺在库底。

  8月15日,附近的居民老王开车路过时,路边上突然出现了大坑,直径四五十厘米,害怕掉进去,老王赶紧停车查看。他一点点用手拨拉开泥土,坑里竟然是一些带着花纹的青砖。

  文物部门随后的挖掘证实了老王的“感觉”——这里的确是一处古墓,老王发现的青砖,正是古墓的屋檐,“正室”就埋藏在库底下面。

  8月16日,大众网记者赶到古墓挖掘现场时,大坑处有不少工作人员正在勘察,周围已设置警示物,提醒过往市民注意。

  塌陷的大坑位于白浪河水库大坝以南大约400米处,大坑里裸露出的青瓦上雕刻有花纹。大坑南侧地面上有一青石墓碑底座,碑座上刻有明显花纹图案,但没有文字记载。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称,接到消息后经各方面研究,确定采取抢救性发掘措施或就地保护措施。随着挖掘工作的进展,这座古墓正在一层层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勘察——古墓确系被盗
主人是一男一女,墓室是豪华的“两室”

  8月22日,神秘古墓顶部已经基本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结构为北、东、西三面建筑。据附近村民介绍,按照当地习惯,北侧称为两间“正堂”,东西两侧为“偏堂”,因只露出顶端,当时并不能断定该古墓究竟如何陈设。在挖掘出的部分可以看到,古墓三面檐处布满紧密排列的青瓦,东西两面建筑檐上端压有石板,北侧“正堂”檐下的石板上雕刻有精美花纹。为了不损伤古墓,工作人员正在周边动用人工挖掘,随着挖掘的深入,建筑边上不断有水流出。

  8月24日,大众网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时,神秘古墓面貌已经完全呈现出来。古墓“正堂”高约三米,按地面上工作人员设定的标示,目测“正堂”内间面积约为6m×4m,全部用石块砌成,顶部檐处覆盖青瓦,石块上刻有精美花纹及文字。古墓分两间,里面通连,面对建筑,左侧一间刻有“驻霞庵(巷)”字样,右侧为“藏真阁”,两间门口分别刻有一副对联,因上面附有泥土,无法清晰辨认所写何字。整个建筑设计接近传统四合院,东西两面建筑用青砖砌成,类似于老建筑中的“影背墙”,“影背墙”边上另有一“洞穴”式建筑,用途及名称不知晓。

  古墓位于地面以下约三米处,挖掘过程中不断有水溢出,工作人员在古墓“院内”挖上存水坑,用水泵往外排水。据现场一名考古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到的场景,古墓里面发现两具尸骨遗骸,都散落在棺外,怀疑墓葬已经被盗或者挖掘过程中遭到破坏。

  古墓被盗的说法也得到了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的认证,工作人员称挖掘到一半时便发现古墓被盗,有资料为证,但具体被盗物品不能确定;同时确定挖掘出的是一男一女两具尸骨残骸,衣物早已腐烂,否定了网传“一男两女完整古尸,或为达官显贵,身上衣物完好无损”的说法。

环境——3公里开外确有古墓群
50年前此处是村庄,附近村庄的古稀老人幼时捉迷藏曾摸到人骨

  8月25日,经人介绍,大众网记者辗转找到潍城区军埠口镇姚官庄村几位老人。据老人张川(化名)介绍,如今的姚官庄村属于“移民”,50年前的姚官庄与这座挖掘出的古墓仅仅“一路之隔”,因修建白浪河水库,1960年前后,姚官庄举村搬迁。

  今年78岁的张川老人回忆,未搬迁之前,姚官庄村与这座挖掘出的古墓就隔着一条路的距离。老人指着挖掘现场临时搭建的工棚说,原来的村庄就在此处,古墓所在方位便是姚官庄的“村西头”,村民干完农活以后,经常在这地方一起闲聊。老人称古墓现场的碑座已经存在很多年,只是没有见过石碑,“要是有石碑的话不就知道是谁的坟墓了吗”,从来没有人想到地底下会“藏着这么大一个工程”。

  另一李姓老人告诉记者,距离古墓三公里左右的武家涧头院村,原先就有古墓群,年轻时经常到那边玩耍。“起初不知道是古坟,还经常钻到里面捉迷藏,一次摸到柱子后面的几块人骨,才知道原来是墓葬,当时吓得不轻呢!”武家涧头院村一村民介绍,这种坟墓在当地被称作“包沙坟”,建筑造型、雕刻都异常精美,通常是代表一夫多妻制的“两公坟”、“三公坟”等。

  距此六七公里的奎文区廿里堡街道孙吕家涧头院村西首,也是一片古墓群。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古墓群均为上世纪50年代修建水库大坝时发现。古墓设计非常像旧时民居,雕花精美,分一墓两门、一墓三门等多种,代表当时一夫多妻制。一保存完整的一夫二妻合葬墓,墓门雕龙琢凤,绘有花草,并题有“竹影飘摇千秋配龙津,箫声嘹嘘半世俗风侣”的对联。因墓中没有发现任何陪葬品,所以无法断定墓葬主人是谁。类似这样的古墓在当地还保存不少,据文物局称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鉴定——是一座晚清墓葬
古墓主人是谁尚难断定,古墓将整体搬进博物馆

  目前,潍坊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已经将古墓周边用隔离带圈起,禁止闲杂人员入内。大众网记者从现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专家根据古墓的字迹花纹等,初步认定该墓葬为晚清所建,因被盗墓中未发现陪葬物品,现在无法断定墓葬主人是谁,墓葬后人正在考察寻找中。文物局称墓葬信息经进一步研究调查后,会提供相关资料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但目前无法透露更多信息。

  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地下埋藏的文物为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私自发掘。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潍坊市文物局正在对古墓实施抢救性保护,计划下一步将古墓整体搬迁到潍坊市博物馆。

 

古墓位于白浪河水库大坝南约400米处,静静地躺在水库库底。 

 

古墓挖掘过程中深坑积水越来越多。 

 

碑座上刻有花纹。 

 

东西两侧的“影背墙” 

 

“影背墙”边上有一不知道用途及名称的洞穴式建筑。 

 

1960年以前姚官庄村村民就见到过这个裸露碑座。 

 

工作人员从地面上测量古墓面积。 

 

工作人员在现场加隔离围栏。 

返回顶部

独立调查简介

大众网原创深度调查栏目《独立调查》,于2009年12月1日创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频率刊发,先后获评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山东新闻奖名专栏。

栏目紧跟热点、回应关切,调查传闻、还原真相,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勇于向网络乱象亮剑,坚持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客观公正做监督。栏目始终坚持创新,并成功打通PC端与移动端,重点报道在“两微一端”同步刊发。2016年以来,栏目在大众网时政微信公众号“爆三样”落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度调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