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学涌入大学生,“老人节”连办十一年
近几年,芦坊社区通过奖励机制鼓励青少年积极求学,每考上一个大学生奖励该家庭500元现金。同时,芦坊社区还为每一位共青团员建立“青年管理档案”,追踪其在社会上收到的各种奖励与处分。
区200多名孩子们上学的地方——福和希望小学,是一所位于西里村内的普通农村小学。而在去年,这里一下子就来了5位大学生女老师!
记者在办公室见到了正在备课的孟晶老师。孟晶老师今年24岁,去年刚从德州学院毕业。孟老师在西李小学教六年级的数学、科学和整个学校的美术。“因为学校老师少,我们每个老师都代一门主科和一门副科,另外我在学校是学美术的,整个学校的美术就是我来教了。”
孟老师是德州人,每周末都要赶回德州,平时工作日就住在陵县的亲戚家,每天骑车20分钟上下班。孟老师告诉记者,在这里上班很开心,同事们关系都处的非常好,而且这里的孩子都很朴实,很天真,他们对老师都很好。至于这里相对艰苦的条件,孟老师说,从事教育行业,完成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在哪都一样,没想过要换到别的地方去。”
大众网记者 李冉 尹玉涛 王静 马鑫 尹海洋 厉麦 刘宇 李润杰 刘永健 赵乾
新鲜事十:一下来了5位大学生,村小学校长有“底气”
五李社区200多名孩子们上学的地方——福和希望小学,是一所位于西里村内的普通农村小学。而在去年,这里一下子就来了5位大学生女老师!
记者在办公室见到了正在备课的孟晶老师。孟晶老师今年24岁,去年刚从德州学院毕业。孟老师在西李小学教六年级的数学、科学和整个学校的美术。“因为学校老师少,我们每个老师都代一门主科和一门副科,另外我在学校是学美术的,整个学校的美术就是我来教了。”
孟老师是德州人,每周末都要赶回德州,平时工作日就住在陵县的亲戚家,每天骑车20分钟上下班。孟老师告诉记者,在这里上班很开心,同事们关系都处的非常好,而且这里的孩子都很朴实,很天真,他们对老师都很好。至于这里相对艰苦的条件,孟老师说,从事教育行业,完成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在哪都一样,没想过要换到别的地方去。”
记者问了孟老师个人问题,孟老师有点脸红的说,男朋友现在在德州工作,两人虽然没法经常见面,但男友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支持的。至于以后成家是要在陵县还是在德州,孟老师笑着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除了孟晶外,这所小学里还有刘艳芳、邢菲、刘婷婷、姚光慧4位去年新来的大学生老师。该校崔玉利校长告诉记者,自从去年这5位大学生女老师来到之后,“我们面对学生家长有底气多了!北面小学的校长就嫉妒我啊,说你们这回可拣着便宜了!我们也拿这些老师当宝贝,生怕他们飞了!这几个老师能来,对我们这个小地方来说,真是太给力了!”
至于教学环境、待遇条件能否留住大学生教师等现实的问题,崔校长说,“我也时常开玩笑地问她们,说小刘啊,啥时候走啊?她们都跟我说,没想过这回事!”说到这里,崔校长禁不住得意的哈哈大笑起来。
崔校长透露,这五位大学生女教师对待工作都很认真,尤其对学生们特别好。“我们这些老师对学生有严格的地方,也有疼爱的地方。上回我们的刘婷婷老师班上的一个学生病了,刘老师就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学生家长太忙来不了学校,我们刘老师就亲自把学生送到家去。”
新鲜事十一:村民争打乒乓来健身,“老人节”连办十一年
干净明亮的社区办公楼、居民楼,整齐划一的健身器材、乒乓球室、篮球场,以及在器材上嬉戏玩耍的孩子……这是记者在五李社区广场上看到的一幕。
在社区大楼里的乒乓球室,几位农民正趁着农闲时节在这里打乒乓球锻炼身体,“3比5!4比7!7比11!”数比分的声音不断传出来,村民们打球身手敏捷,一看就是经常锻炼的运动爱好者。
“我们在农闲的时节就过来打打球,锻炼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正在和村民一起打乒乓球的五李社区书记李天忠说。在打乒乓球的村民过来邀请记者们一起打球,几个回合下来,记者们纷纷败下阵来,不禁对村民的球技称赞不已。
李书记向记者介绍说,五李社区在这几年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十分重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社区的居民经常自己编自演一些节目,文化娱乐生活是很丰富的。
李天忠介绍说,以前社区是没有乒乓球室和这些健身器材的,村民们农忙的时候干完活就回家休息了。但是农闲的时候没法打发时间,只能在家里打打牌,玩玩“顶牛”。现在支部办公楼有了图书室,社区有了乒乓球室,县里给安上了健身器材,村民们只要有空就过来锻炼锻炼身体,打球健身。指着干净整洁的广场,李天忠自豪的说,社区有个文艺宣传队,将来这个广场完全建好了,宣传队就在这里给群众表演节目。
芦坊社区的文化建设更不含糊。社区党支部书记卢怀峰介绍说,近几年,芦坊社区通过奖励机制鼓励青少年积极求学,每考上一个大学生奖励该家庭500元现金,并在“青年大会”上予以表扬,这对学生乃至其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动力。
同时,芦坊社区还为每一位共青团员建立“青年管理档案”,追踪其在社会上收到的各种奖励与处分。该项措施若能与企业建设相结合,由企业出资重点培养,由社区出力创造良好的学习、创业环境,吸收本地高材生回乡,这将比高薪聘请外地技术人员要实惠且有效。
文化建设不丢弃,生活质量更精细。芦坊社区还通过“老人节”“五好家庭”等亲情活动加强乡村文明建设,促进社区与企业的互动,引发企业对社区自觉的帮扶,集合资金加快芦坊社区的改造进程,形成一个社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反过来企业为社区创造收益、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的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从2000年开始,芦家坊村已经举办了11次“老人节”。“老人节”没有固定时间,找到农闲时节,村委会便开始张罗过节。一开始是在村子里送油、送面、送棉衣,到后来集体去工厂参观、去城区感受、去景点游玩,从德州广场到开发区,从服装厂到土工部,参观改变了老人的观念,也推动了社区的进步。“老人就是要多出去看看,多了解变化,跟不上形势是要拖后腿的。”村民芦殿佐说。
新鲜事十二:文明牌制止“家庭战争”,全村都是好媳妇了
在芦坊社区办公楼的三楼,有一个特殊的房间,里面摆满了芦家坊村获得的各种荣誉牌匾和锦旗。这些牌匾有省市级文明村、国家级先进村集体、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妇女工作先进村、全国民主生活示范村等等,林林总总不胜枚数。芦坊社区书记卢怀峰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荣誉称号是芦家坊村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每个荣誉获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这是文明!”芦家坊村村民陈老汉指着“星级精神文明户”的牌子,笑着告诉记者。“精神不文明就是赚了不该赚的钱,办了不该办的事。”陈老汉向记者解释自己对精神文明的“反向理解”。这是村委书记芦怀峰在村民大会上,为让老百姓更清楚的明白“精神文明”所作的通俗“翻译”。
陈老汉的两个儿子各有一子。今年大年初一,两个孙子到爷爷家拜年,长孙磕头拜礼后,得到了爷爷50元的压岁钱,小孙子因为年纪小,不愿磕头,只向爷爷要压岁钱。陈老汉便开玩笑说不磕头不给压岁钱。不谙世事的小孙子便跑回家向妈妈告状。以为儿子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儿媳妇便找陈老汉理论。
“我文化水平也不高,照我以前的脾气,肯定跟他们大闹一场!”陈老汉说。但那次,他指了指“星级精神文明户”的牌子,说“要不是这块牌子,我一定不让你们过个安生年,谁让咱们是文明户呢!”说完,陈老汉抱着孙子出门拜年去了。
“村民有了钱不算富,脑子富起来才是真致富。”芦怀峰说,自从村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后,芦家坊村便开始整治村中的不良村风:不赡养老人的儿女在村委会接受教育,婆媳不和的人家去和睦家庭参观。2000年,芦怀峰在村里实施了好婆婆好媳妇的评选活动;并从当年开始组织老人节,为村中老人送福利,安排老人出门旅游、参观新工厂,这些文化建设项目一直持续至今,倍受村民欢迎。
在芦家坊村的众多奖牌中,有块“妇女工作先进村”的牌匾尤其醒目,尊老爱幼已经在芦家坊村蔚然成风。 1996年芦家坊村评选出的第一批好媳妇刘宝艳回想起自己得到荣誉后,在一次去赶集的路上被一个小丫头认出来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家里、村里和睦了才有精力搞生产啊!”谈起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的初衷,芦怀峰这样说。当时村里制定了10条村规民约,年底评选好媳妇和文明家庭时就按照这些条约,由村民投票决定。评选出来的好媳妇和文明家庭,村里开大会表彰,同时还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当年的好媳妇是敲锣打鼓,把大红花送到家的。”这种形式极大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好胜心,评选上的好媳妇继续保持,没评上的来年争取。“村里多少年没见婆婆媳妇吵架的,现在全村都是好媳妇了!”谈起现在的好媳妇评选,已经当上村妇女主任的刘宝艳笑了。
(和谐声音:刘宝艳说,十几年前她当上好媳妇的时候大家都认识她了,这无形当中就给了她很大的压力,好媳妇只能越当越好。“现在人人都是好媳妇,村里这个风气就这么传下去了。都一门心思过日子,咱这村能不和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