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花样翻新、日益猖獗的网上淫秽色情活动和手机违法短信息活动,最近,公安机关联手有关部门频出重拳相继组织开展了专项打击治理行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拥护。在为打击治理措施一片叫好的声音里,我们也不妨冷静思考一个问题,即面对日益猖獗的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我们每个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作为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一言一行都需要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制作、不复制、不查阅、不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无德。”制作、复制、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不法之徒重利忘义,人们大可严厉谴责,也完全有理由要求有关部门予以严惩。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员,面对有害信息的侵蚀,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局外。不妨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实事求是地说,不制作、不复制淫秽色情信息人们可以做到,然而不查阅、不传播可能就不是每个人都容易做到的事情了。一念之间决定了一个人的道德选择,错误的选择事实上给有害信息带来了广告效应,甚至有可能为不法之徒拱手送上不菲的资金,这无疑于纵容犯罪。可以说,自觉抵制淫秽色情信息的诱惑,坚持不制作、不复制、不查阅、不传播,不仅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淫秽色情活动背后的利益链条还能靠什么来支撑?这些有害信息还能有多少生存的土壤和泛滥的空间?
其实,法律责任也好,道德责任也罢,都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把每个人的责任范畴稍稍再放大一点,那就是家庭责任。目前,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过亿。据报道,热衷于上网者以青少年居多,涉及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也以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为主。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全国数千万个家庭特别是家长如何尽到家庭的责任。而近期媒体披露的一些淫秽色情案件使人们不无忧虑,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并没有完全尽到应尽的责任。作为家长来说,既不能怨天尤人,把这些危害归咎于网络、归咎于孩子、归咎于社会;也不能消极无为,一味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把责任一古脑地推向社会;更不能挥舞“大棒”,简单地采取体罚管教或封网等硬性措施来对孩子进行压制。家长必须切实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拿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关注、关心、关爱孩子,以积极而平等的心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注意及时发现和掌握孩子的情绪波动和行为举止变化,并因势利导地进行思想、法律、道德方面的教育,积极引导、教育和帮助孩子自觉遵纪守法,警惕“黄色”陷阱,远离色情诱惑。孩子毕竟是自己的,但同时也是社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所负的责任既是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为人父母,当责无旁贷。
责任是和谐社会的“生态链”,每个人都是这个“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抵御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信息舆论环境,需要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为之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切实担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贻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