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责任书变成“甩锅书”

2019-08-20 15:36: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李建章

李建章

  签订责任书,本是抓工作落实的一种有效方法,意在层层传导压力,分解任务,压实责任。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地方不管部署什么工作,安排什么任务,都要签所谓的责任书,导致许多责任书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变成了“留痕凭证”,变成了“甩锅书”。

  分析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无论工作大小轻重都要签责任书。从扶贫、环保、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到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小麦补贴、农业保险、耕地保护、食品安全、统战工作、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常规工作,一个乡镇最多时能签五、六十份责任书,还要一一签到所辖村。二是无论是否有相应职权都要签责任书。例如,某县禁养区内养殖场户关闭搬迁,本应是环保、畜牧部门的本职工作,由乡镇配合,但是实际操作中,却是县级部门用一纸责任书附加一句“属地管理”将任务转给乡镇,相关职能部门摇身一变成了督导部门,时不时调度一下进度、发个通报就算履职尽责;而乡镇没有执法人员和执法权限,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全员上阵,各自包保,苦口婆心劝说,做养殖户思想工作,工作完成了还好,如果完不成或者被群众举报违规执法,最后的“锅”都要由乡镇来背。

  这种“甩锅书”借“责任书”的名义,把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传递下去、分流下去,显然与责任制的基本要求不符。其本质上是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过多的不合理的责任书的出现,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成为困扰基层的一大顽疾,既增加了基层的工作负担,又削弱了责任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责任“甩锅”还寒了基层干部的心,挫伤了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污染了基层政治生态。应该看到,过多过滥的责任书,带来了过多过滥的工作落实。很多工作,乡镇无权无财无人而接的力不从心,反而不利于工作落实,相关部门应看到,即使签订了所谓的“责任书”,明面上撇清了关系,实质上,出现问题一样跑不了责任追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为切实给基层减负,真正让责任书回归本意,防止责任书变身“甩锅书”十分必要。首先,要旗帜鲜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督促领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到务实上。其次,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增强考核的针对性。不属于乡镇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能纳入考核范围;考核重点不能放在责任书、材料、表格和平时工作“留痕”上,要重点考核实际工作效果。再次,要切实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责任书。可签可不签的一律不签,基层无相关权限的工作坚决不签,狠刹责任书泛滥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风。最后,要精准问责。该是哪一级的责任就是哪一级的责任,责任书不能作为安排工作、履职免责的挡箭牌,坚决杜绝“抓小放大”、“面上问责”,坚决防止责任书变身“甩锅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