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饭局”,才能贴近群众
2013年07月31日 14:42来源:齐鲁晚报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吃饭被很多人当做大事,赶上喜庆或者其他值得纪念的日子,吃饭就变成讲规矩的饭局了。婚宴、生日宴、乔迁宴、谢师宴,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有请客或者被请的经历。要说谁的饭局比较多,官员群体应该是数得着的。
作者:沙元森
中央纪委29日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发出通报,其中多起案例涉及到官员的吃喝和宴请。
对很多人来说,闲来无事凑一饭局也算是生活乐趣。但是,官员面对形形色色的饭局应当三思而后行。在饭局上挥霍公款、收受礼金,看似人生得意,也不过是一时风光,最终面对的也许是人生和事业的“出局”。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吃饭被很多人当做大事,赶上喜庆或者其他值得纪念的日子,吃饭就变成讲规矩的饭局了。婚宴、生日宴、乔迁宴、谢师宴,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有请客或者被请的经历。要说谁的饭局比较多,官员群体应该是数得着的。
一些官员参与饭局,确实与工作有很大关系。逢年过节,部门单位之间免不了迎来送往。上级到访,下级要请一下,“兄弟单位”相互走动,彼此也要表示一下。这样的饭局有多少基本无从统计,从公开数据看,去年仅中央部门的公务接待费就超过了14亿元。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由此可以推断,在三公经费不断减少的趋势下,一些官员不必要的接待餐也会逐步减少。
除了工作上的应酬,还有不少官员巧立名目安排饭局,比如中纪委在通报中提到的“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为其子大办婚宴收取礼金”,“河北省沽源县平定堡镇党委书记兼街道党工委第一书记为其女大办婚宴收取礼金”等。一些官员借子女结婚或老人过寿等机会广发请柬,看上去图的是热闹,其实还夹杂着不能为外人道的私心和私利。按照习惯,大多数宴请免不了要收人情“份子”钱。官员的一纸请柬,到了下级和群众那里就是一个经济负担。
饭局不仅是敛财的工具,通常还是一个促成交易的平台。在饭局上喝到酒酣耳热时,恰是一些官员联络感情的好时机,相互之间说些平时不便讲的话,用推心置腹的方式营造出了一个“圈子”。在这样的“圈子”里,吃喝只是形式,打通关系、交换利益才是关键。与其说一些官员喜欢饭局,不如说他们更喜欢用饭局获得利益。要融进这样的“圈子”,没有权力、金钱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些又不是普通群众所具备的。所以,看上去“圈子”很广、朋友很多的官员,却不能和群众知心交底。热衷饭局的官员一般也不愿意和群众走太近,更不会谈对群众的了解,群众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在官员的“圈子”里也很难得到回应。
比起一些严重的腐败问题,一些官员自觉吃吃喝喝不是大事,都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事实上,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恰是关乎“生命线”的问题。大吃大喝不仅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直接体现,也会助长一些官员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饭局中走不出来的官员,与群众感情隔着两层皮,自然没有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现在,中央加大力度,用刚性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官员的吃喝,正是看准了一些官员不能真正深入群众的症结。希望那些热衷饭局的官员领会到这个用意,做到令行禁止,走出饭局,贴近群众。

初审编辑:韦国骞
责任编辑:邢玉军
责任编辑:邢玉军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热点图片
>查看更多美图<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