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官员“微素养”内涵建构

2013-07-31 16:40:00来源:青年记者作者:
● 李伶俐

  谢尔·以色列在《微博力》中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①这个时代就是以微博等为传播媒介代表的“微时代”。“微时代”以信息传播短小精练、实时互动为主要传播特征。微博给身处“微时代”的领导干部带来新的考验与挑战,考量政府与官员的“微素养”。

  

  什么是官员“微素养”

  “微时代”,官员“微素养”主要指官员接触、解读和使用微博及微博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素质与修养。“微素养”作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干部的一种必备能力,包括对微博功能和特性的认知、对微博信息的识别能力、使用微博传递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作为官员,要能客观看待微博的信息传播,掌握微博的传播规律,对微博时代社会的基本特点有所认识,增强自身使用微博等新媒介的能力,积极与民众互动,及时解答民众的疑惑。

  

  “微博问政”考验官员“微素养”

  微博的传播特性使得其成为网络问政的利器。截至2012年底,仅新浪微博平台上,通过认证的政务微博就达6万个,“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微博问政是官与民的双向互动,官员的微博问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员的微博使用能力和问政意识。在微博平台上,任何政府官员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实现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任何政府官员的言行都有可能变成舆论的焦点,如果缺乏“微素养”,用不好微博,极易引发争论和质疑,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自2009年微博问世以来,官员不能适应微博舆论的网络事件屡屡出现。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11年6月,江苏溧阳卫生局局长谢志强竟把刚注册的微博当成私人QQ,众目睽睽之下共商“开房”大计。“微博开房门”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凸显了公务员队伍里“微素养”的缺失。伴随新技术推动下的“微”概念持续发酵,领导干部提升自身的“微素养”与“微能力”,在新的传播平台上有所作为成为当务之急。

  

  官员“微素养”内涵建构

  1.认知能力:掌握微博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政府官员作为微博问政的参与者、对话者,了解微博的各项功能并能熟练使用是微博问政最基本的条件。

  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微博知识,尊重微博传播规律,了解网络舆论生态,这样才能在管理中不当外行、不说空话,从而赢得网上话语权。如果网民对网络的熟悉掌握,与管理层疏离网络形成强烈反差,将直接导致网络上的大众社会心理与现实社会管理的距离。

  其次,微博的“裂变式”传播特性,使信息传播蔓延的速度和方向都难以控制,加大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程度和敏感事件形成社会舆论的几率。因此,政府官员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微博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功能,真正把微博当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要以更加虚心和包容的心态接受和对待微博舆论,重视哪怕从网上发出的一个孤独弱小的声音。

  此外,要善于通过微博与公众形成有益互动,回应社会变迁中的问题与困惑,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2.运用能力:与网友沟通的技巧

  微博平台草根化的话语环境,对话语表达方式提出了特殊要求。一个微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其生动、形象、亲切、平等的语言风格。不懂网络语言,就不能和网友交流。“如果党政官员不愿、不会、不能利用网络和群众保持沟通的话,那可能就会变成现代社会的聋子和瞎子。”②如何有效合理使用网络语言,贴近网民,对领导干部创新表达提出了新的要求。官员要懂得微博语言传播策略,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不讲官话大话,少说套话、空话;学会个性化表达、人性化表达,从家长里短、人情事理入手,讲百姓能听懂的话,说有人情味的话,对网友的批评持宽容的心态,不以官腔应对网友的问题。不管是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意见或观点,都应当大方包容地进行沟通。此外,由于微博的真实性难以求证和“碎片化”传播的特点,应注意防止因语言表达不完整引起网友的误解和质疑。

  微博的信息量、表达方式等,是吸引网民关注和转发的重要因素。微博达人、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微博上为自己贴上了“苹果控”、“老童鞋”之类的时髦标签,最新网络流行语更是信手拈来。蔡奇的微博理念及其对微博的驾驭方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800多万的粉丝群体便是最好的证明。亲民、智慧、幽默、生活化、耐心、高频互动是其成功之道。

  3.使用能力:在突发事件中用好微博

  除日常信息发布外,面对突发事件迅速反应,进行舆论引导,是新时期政务微博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从政府官员的层面来看,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能不能及时正确处理,成为对其执政水平的一种考验。微博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对公职人员的应变能力、决断能力、工作效率、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突发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发生时,微博会在第一时间形成舆情热点。政府公职人员如果能在微博上第一时间公开回应,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舆论,引导公众。如果政府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或者是有意歪曲甚至掩盖事实真相,则会使社会的不满情绪迅速集结放大,形成舆论压力,使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受到强烈的冲击。正因如此,南京市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要有微博发布信息。南昌市要求突发事件发生后两小时内,政务微博必须“发声”,及时澄清问题和发布事实真相。

  4.解读和批判能力:分析、评估微博上各种信息的信息素养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和交流媒介,不同于传统媒体,微博在信息的发布、传播等方面没有“把关人”,导致微博上信息真假难辨,极易混淆视听。由于微博上的许多消息是未经证实的,甚至不乏恶意的谣言,这也决定了受众可能被利用。同时,由于微博的虚拟性、匿名性和情感性、随意性,在表达中有可能掺杂个人偏见而缺少客观性,容易误导政府官员对某些问题的判断与认识。这对党政官员的工作既是一种干扰,也是一种考验。官员对微博上所披露的信息应该具有良好的认知、解读、研判能力,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处变不惊,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执网能力”。保持对微博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善于从他人看来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并善于用信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善于进行信息分析,在对微博中大量零乱、无序的信息进行研判的基础上,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本质。

  5.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利用、应对新媒体的媒介素养

  “微众时代,一条微博、一段微视频、一句流行语,都是微动力,都可能成为引起风暴的蝴蝶扇动的翅膀。”③拥有庞大用户的微博业已成为网络舆论的生产车间,众多公共舆论事件肇始于微博,继而快速传递并裂变成为舆情事件。微博舆情的强大力量,让网络舆论变得不可控制。许多现实社会的热点话题始终是网络“微时代”的主题。今天的微博舆论,既有理性建设性的一面,也存在非理性的一面。错误的言论及其疯狂传播不仅会给公众心理投下阴影,还会带来许多隐患。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微博舆情的引导。“微博是平息舆情的最有效抓手,是与民沟通的最给力工具。”④在微博问政过程中,不能因为一些非理性的声音,就放弃对民意的关切。政府官员要学会辨识主流民意,通过舆论领袖的意见,识别其中的民众关切。同时要善于利用微博,正确对待网络民意,听取民意、取信于民意,主动邀请网友参与进来,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

初审编辑:韦国骞

责任编辑:韦国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