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需在“同呼吸”间凝聚“四大共识”

2015-03-04 17:21:00来源:大众网作者:刘雁
 文/刘雁

    雾霾,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贴肤之痛。可是治霾,却注定是一次 “马拉松”式长跑。一场治霾持久战的胜利,必须在“同呼吸”间凝聚起各方共识。

  共识之一,环保与经济是共生的。因搞环保怕影响经济发展,甚至害怕伤筋动骨,是存在的认识误区。其实,环保和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环保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必须先有环保指标,再规划生产。环保进行得好,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即算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感受到了环保的压力,也是过去单纯依靠资源式发展甚至追逐GDP而错下的“蛋”,也是为当年的决策失误来买单。

  共识之二,治霾是个技术活。雾霾的成分十分“任性”,截至目前,全国还没有哪个城市能彻底搞清来源。之前“燃煤”被千夫所指,但据可靠科学分析,其实并无“原罪”,很可能成为治霾行动中被“冤枉”的角色。不独“燃煤”,不靠科学与数据说话,靠“猜疑”导致了其它的一些错判,比如某城市的烟熏腊肉被指“罪魁”,因而被城市禁止,还有“砖家”称炒菜也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如此,引来网络嘘声一片。准确的找到污染物,必须靠科学与数据说话。而治霾根本就是一个技术活,过多地依赖行政权力反而会形成拍脑袋式决策,反而思路有误,方向不对。

  共识之三,治霾必须有硬手段跟进。严密立法,从严执法是国际通行的法则。目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对污染企业的负激励作用仍显,而针对雾霾本身的法律条例仍未出台;而另一方面,大多数大气污染举报并没有进入执法程序,全年查案中,大气污染类所占比例也应该在73%左右,实际只有12%。如此,借鉴国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成功经验,针对空气污染问题的不同方面,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的专门法规,加大对违规排放的惩处力度,实现治理空气污染相关法度的强化“升级”,并且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等在空气治污中的责任,尤其是坐实行政责任,明确对大气污染防治失职、渎职行为的追责范围和惩治措施。从法度上硬起来是治霾急需。而降低GDP考核的权重,加大生态考核权重,在“一降一升”间对官员进行掣肘,这一手段软性之中的硬能量更不容小视。

  共识之四,治霾需从体制机制上深化区域联防联控。治理雾霾,从不是一个地区的事,实行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是必由之路。建立区域内重点污染源的排放清单是第一步,同时还应组织科研力量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规律和雾霾形成机理。加强空气污染治理规划的统筹协调,构建区域联动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会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是第二步。加强监测数据共享,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共同开发应用系统是第三步。 

  多一些治霾,少一些怨霾;一分行动,少一些抱怨;手联心,同防共治,还我们“碧水、蓝天”! 

初审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