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需要“老把式”,也呼唤“新农人”

2017-04-26 09:34:00来源:大众网作者:刘同江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同江

  李克强总理近日考察山东,在济南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状况,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出要求。山东是农业大省,贯彻落实总理指示精神,意义重大、义不容辞。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落实到人。现代农业的田野上,要活跃着更多的“新农人”,如新型职业农民、农技服务人员、投资者、企业家,靠新人落实新理念、催生新业态、促进新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时代发展,农业这个最古老的产业遇到新问题。“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如何产出优质产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成为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2014年7月视察山东时,就专门到德州市的德强农场考察,关注规模集约经营如何使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入递增问题。这次来山东,又考察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求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落实总理指示精神,必须让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这样的新型农民多起来,以有效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组织化标准化程度。

  玉米价格最低的时候一斤不值八毛钱,种一亩玉米纯利润不如打工三两天。对这一问题,李克强总理这次考察山东,也给出了应对之策。他提出要调整结构、改良品种、推广订单农业、促进精细化生产。面对这些要求,仅靠传统的小农经济土壤上成长起来的农民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龙头企业下乡、工商资本依法合理介入,农技和农机人员靠上服务,才能提升农产品品质,让农民在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分享收益。当田间除了“老农民”之外,还站着、活跃着更多的企业家、技术员、大学生,那么,农业才会更“值钱”、农村才会更有活力、农民致富才会更有门路。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现代农业,做好“三农”工作,必须立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大背景,培育、动员、组织更多“新农人”,投身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他们不一定是专司农业的“农民”,但一定是关心、参与农业现代化的“农人”。要树立和强化“大农业”意识,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深化农村各领域改革,优化环境、完善机制,吸引、激励更多的“新农人”投身农村、参与农业,富裕农民、成就自己。

  记得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一位人大代表说“千万不要把农业当包袱”。现代农业充满无限生机和发展空间,每一个有志于创新业者,都可以到农村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当“新农人”,有新作为。

  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越来越多的“新农人”齐心托举起现代农业,那么,全面小康的画卷必然更加美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