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现代农业,端牢中国饭碗

2018-09-28 11:23:00来源:央视网作者:谭智心

  谭智心

  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当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与稳定更是离不开粮食安全这个“定海神针”与“压舱石”。

  2018年9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这既是对中国粮食安全提出的底线要求,也是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和洞悉世界大势后对国家安全提出的明确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科技、制度、投入、改革等多方面入手,将粮食总产量从3亿吨提高到了6亿吨,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并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然而,从长远看,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01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约6.18亿吨,粮食进口总量超过1.3亿吨,同比增长13.9%,其中稻米和大豆进口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水平。粮食产量与国内需求相比,仍处于产不足需的状态。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粮食安全的挑战愈发严峻: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展对土地的刚性需求不可逆转,人民群众对粮食和农产品品种质量的需求逐步升级。长此以往,未来中国粮食供需缺口还将继续扩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在中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更要将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摆在转型升级首要位置,将粮食生产与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同时注重耕地保护、注重农业科技、注重制度创新,端牢中国饭碗。

  ——抓好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实施土壤污染防止行动,有序推进地力修复。

  ——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发展农业科技,走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提升和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和信息化,加快粮食主产区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实施智慧农业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农业遥感和物联网应用,为粮食生产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鼓励支持藏粮于民战略。鼓励粮食加工流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粮食种植农户开展自主储量和经营,发挥生产经营主体储粮对粮食安全的稳定器作用。深化改革,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能力,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强化监督,做到需要粮食时调得出、调得动。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

初审编辑:王封

责任编辑: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