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找到“家”才能“流”而不“失”

2019-07-02 16:05: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朱延鲁

  为庆祝党的98岁生日,青岛市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埠西市场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为每名流动党员送上了包括《党章》、党员徽章、党建书籍、学习用品在内的“党建礼包”。

  联络站成了西市场流动党员们的“娘家”,小小礼包让这些曾经的“隐形党员”再次亮出“身份”。其实,伴随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剧,人口流动加速造成了找不到组织的“口袋党员”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流动党员201.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2%,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可见,流动党员的党建工作得不到有效解决,全党党建工作的成效将无从保证。

  由于长期在外,流动党员管理就会相对困难,这些党员们的思想汇报、教育学习甚至党费缴纳跟不上正常拍已成常有之事。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为保证流动党员的“思想不落伍,行动不掉队”,国家前后多次制定相关政策,加强“顶层设计”。1994年,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2006年,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中组部开通了覆盖全国的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2013年,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划好了“路线路”,为流动党员的党建工作敲定了“施工方案”。

  青岛浮山新区街道建立西市场流动党员联络站就是国家“顶层设计”的在基层党组织的具体落实。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建立不仅让每一名流动党员在异地他乡找到了归属感,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更重要的是打通了“隐形党员”与党组织有效沟通交流的渠道,使党组织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每一名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也使每一名流动党员更好的接受党的教育与考验,杜绝了流动党员精神上的“钙流失”,有效预防党员“软骨病”。

  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就是要依靠完善的流出和流入“双向共管”机制,保证党员不管流向哪里,都能有效纳入组织管理、参加党内生活、发挥党员作用。从而实现流动党员的“异乡”变“家乡”,“流入”变“融入”。

  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标杆。组织的关怀让“隐形党员”们得以在他乡重新亮出“身份”,不管何时何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党员本分不能忘记。在新的党组织,每一名流动党员都应给自己定好位,用自己的方式通过“亮身份、话诚信、践承诺、强服务”擦亮“党员”名片,让示范联络点真正起到示范效果,从而促进更多流动党支部的建立,让更多流动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