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素质,市民要扣好“垃圾分类”第一环

2019-07-04 11:07: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朱延鲁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按照《条例》规定,不管单位还是个人不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的,都将面临处罚。因此,该《条例》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

  我国自2000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试点,至今已近20年。收纳不同种类垃圾的垃圾箱排排放,早已成为每个社区的“标配”,但垃圾箱的分门别类并没有促成垃圾的有效分类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把关好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这一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看似“不起眼”,实则关系大民生。分类投放作为第一环,关系垃圾分类的成败。因此,提高市民素质,保证市民做好垃圾分类这道“必答题”已是不二之选。

  《条例》的实施预示着上海利用制度强制市民按规定投放垃圾的开始,可以预见,效果肯定比之前要好的多。但是惩戒性的处罚并不是长久之计,罚款只能作为手段,不能成为目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强化市民分类投放垃圾的行动自觉才是将垃圾分类这件好事做好的长效机制。

  社区从来都是垃圾收集的主战场,生活垃圾复杂多样、名目众多。“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大类垃圾都可以在生活垃圾中找到,甚至一种生活垃圾兼具多种类别垃圾的特点。提高居民素质,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习惯这并不只是一句口号,要扎实推进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市民知道哪些垃圾该归哪一类,如果市民不能明明白白,又怎能投放的清清楚楚呢?

  如生活中最常见的外卖盒,属于“干垃圾”还是“湿垃圾”,亦或为“可回收垃圾”?

  要让每一件垃圾都能“找对门、入对户”,需要“软招”和“硬招”双管齐下。“软招”就是要做好宣传解释引导,通过志愿者进社区、进校园,发放明白纸,媒体宣传等形式让市民认识到垃圾分类投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硬招”就是依靠政策跟上、制度落实等强制手段,提高市民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的“成本”,依靠经济杠杆的撬动,保证市民认识向行动的良好转换。

  好事做好,需市民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将垃圾分类投放作为自家的事、份内之事,积极“应考”,杜绝“重考”,垃圾分类成功之路不远矣!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