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精选 

 

以地生财还能吃多久
——代表委员心忧无节制卖地
2003-03-17 14:33:49 农村大众

  时下,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土地”的口号下,兴起了动辄几千
亩甚至上万亩的“圈地潮”,盖别墅或建房地产,造成失地农民不断
增加。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不仅发出了“莫让农民失地又失望”
的呼吁,也为当前土地资源的过度透支忧心。
  代表委员们说,可耕地是最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个国家,
缺什么都可以寻求进口来解决,惟有土地不能进口。如果不及时调控,
任由一些地方“卖地生财”,以吃光子孙饭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
展还不如不发展。

  “经营土地”成了以地生财

  农民代表武继军反映,近年来,“经营城市”的呼声日高。有的
地方到处大兴土木,项目一个接一个的上,有的地区甚至每“月”一
换“容颜”。城市建设全部依赖本级财务可谓杯水车薪,于是各级城
市政府不约而同把眼睛盯向土地。
  低价征地,高价出让,是不少地方创造政绩、增加财政收入、改
善部门福利的捷径。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前几年,地方政府土地出
让金收入每年平均在450亿元以上,其中纯收入年均159亿元,而同期
征地补偿费只有91亿元。2002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收取土地出让金达
到6000亿元,其中就有相当部分是良田。
  段应碧委员说,如今动辄超千亩甚至万亩、连片开发的大型楼盘;
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学城、开发区、小城镇,用地量都到了惊人的地步。
“经营土地”已成为各地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一些市、县、区的土
地出让金收入,有的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40%甚至60%。


  “公共利益”扩大“搭车”问题突出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征地是政府行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
征地”。然而,代表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以地
生财”,认为“经营土地就是搞房地产,城市竞争就是地价竞争”,
几乎一切征地项目都“搭乘”“公共利益”,随意“出让”、“批租”
国有土地。有的甚至做起了买卖土地的“官倒爷”。
  与一些地方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相反,一些开发区、特色园区、乡
镇工业园区奢侈圈地,大片荒芜,“圈而不用”现象普遍存在。据介
绍,有些入园企业显然不是在开发,而是在“圈地”,甚至搞房地产、
娱乐设施,而真正的工业企业又征不到地,影响了企业的再发展。
  刘文甲委员说,正因为土地的用途不同导致了价格不同,所以一
些政府热衷于“圈地”。结果是肥了一批人,也毁了一批人。事实上,
如果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明晰,随意圈占耕地的现象就很难制止,
农民的利益也将继续被剥夺。

  无节制卖地隐患有多大

  地价(出让金)是若干年土地使用期的地租之和,也就是预支未
来的利润。代表委员认为,主要靠这个钱来搞城市建设,在相当大程
度上是“寅吃卯粮”,是本届政府花后届政府的钱,很容易对实体经
济伤筋动骨,最终影响发展后劲。
  段应碧委员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城市有过类似教训,有的
至今尚未走出困境。据了解,目前沿海14个省市的实际占用耕地都突
破了规划指标,其中有的城市201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在2001年已基本
用完,这无疑给城市规划增加了难度。
  人大代表提出,前几年,因种种原因批处的待开发土地总量不少,
但土地投放市场的主动权不在政府,而在开发商那里,何时投入开发,
开发多少,政府都无法调控,这无疑增强了土地市场供应的不确定性。

  (据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 陈芳)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