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精选 

 

音像市场上演“除暴安良”
记者 刘玉波
2003-10-14 08:55:35 生活日报

  有电脑的地方就会有盗版,盗版甚至曾一度充斥市场,泛滥成灾。
  但是,近年来,山东省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迅速从两年前的不足5%提高到了75%以上,济南正版光盘的价格则平均下降了3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盗版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这样一个共识上越走越近:“盗版这东西正像罂粟花,开时美丽,后患无穷。”
  10月15日,来自文化部高层和全国各省市文化市场主管部门以及诸多音像企业负责人共约几百人的庞大队伍将齐聚省城,探讨以扶持正版音像连锁网络占领市场为“铲盗”利刃的“山东现象”,共商“
扶正”大计。

        “李逵不敌李鬼”
  音像市场一度“错位”的怪圈

        “济南盗版光盘充斥市场!”4年前,一家中央大报的驻鲁记者赵秋丽暗地里在济南电子光盘市场上转了一圈后发出了如此感慨。
  尽管“经过精美的外包装之后难以分辨”,但“都难以掩饰盗版光盘泛滥的事实”。1999年11月10日,赵秋丽来到了济南百货鞋城三楼的“光盘大世界”,当时这里整个楼层都堆满了各类光盘,10元钱就能买5张简装光盘。不只一处,“在山东电子大厦的二至三楼,90%以上是盗版光盘;而专门经营家电的济南市舜井街上的盗版光盘则是100%。”
  “正版软件未降价之前,在山大路科技市场,许多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在反对盗版软件签名活动的大白布上签上自己或胡诌一个名字,然后大摇大摆地花几块钱照买盗版软件不误。为啥?一张正版软件少说‘小二百’,买得起吗?”
  “卖盗版光盘可以收到卖白粉的利润,却没有卖白粉的风险。”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音像制品有其获利丰厚、盗制方式简便、销售渠道多,市场空间大等诸多因素,很快便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一块“肥肉”,在全国范围来看,致使音像市场一度陷入了“李逵不敌李鬼”的怪圈。

        “正版好像给盗版添了麻烦”
  “正版”与“盗版”掰手腕

        “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盗版音像制品对市场的冲击。”作为山东省重点扶持的音像制品连锁经营企业,山东爱书人音像图书有限公司总裁赵庆林认为,对一些不法经营者来说,盗版音像制品最大的诱惑就是成本低,利润高。2001年,爱书人在进军我省某县音像市场时,就曾遇到不少阻力。让赵庆林感到“委屈”和纳闷的是,有时候盗版音像制品的泛滥会压得正版“抬不起头来”,感觉好像是“正版反而给盗版增添了不少麻烦似的”。
  “巨额利益的本能驱使是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根本症结之一。”山东省音像协会副秘书长张淋援引几年前的一个已被取缔的事例告诉记者,省内某市一五金电子大世界一个从事盗版音像制品摊位每年的利润就高达100万元。
  “有卖白粉的利润,没有卖白粉的风险。”文化部一位官员对国内盗版经营的评论,确实令人深思。
  一个“多年经营音像制品的商人”举例说,就拿音带来说,同一个品种正版批发价7·70元,零售价为9·80元,零售利润只有2·10元;盗版批价为1·8元至2·5元之间,零售利润达到6元左右,是进货价的3至4倍。一家音像店的老板透露,一张盗版VCD的塑料外壳大约需要0·2元,片面(即封面)0·1元,碟片0·7元,合起来不过1元左右,而批发时可卖到2元、3元。
  “目前,就我省音像市场的现状来说,通过文化市场主管部门对市场的大力整顿和规范,一些正版音像经销企业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张淋认为,伴随着盗版与正版在音像制品市场上“掰手腕”,我省文化主管部门“铁腕”治市的力度所带来的“盗版”市场的节节败退已经表明:此前曾困扰不少正版经销商的“正版好像给盗版添了麻烦”的苦恼已经释怀。
  “始终保持对音像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文化市场主管部门摆出的“冷酷表情”逐步将猖狂肆虐一时的盗版“逼进了死胡同”。
  一切即将改变。

        “誓把盗版者送上法庭!”
  一盗版音像贩子被批准逮捕

        将经营盗版音像制品的不法分子送上法庭——再也没有比这种“铁腕治市”的举措更让“盗版”感到“胆战心惊”,从而不得不“金盆洗手”了。
  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在省城东门小商品市场经营盗版音像制品的张某日前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4月25日,济南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在东门小商品市场内张某的摊位上查获盗版音像制品16590盘。7月30日,稽查人员又从他经营的另一处音像店里查获盗版音像制品6950盘。经调查取证,有关部门认定张某涉嫌非法经营额近18万元,已构成非法经营罪,遂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
  这一案件因此成为山东省首例涉嫌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非法经营盗版音像制品案。
  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处处长孙猛建介绍说,今后将继续加强打击处理力度,实现对盗版经营者由行政处罚到刑事处罚的转变。 
  省文化厅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我省文化部门自2001年3月接管音像市场后,已多次对露头和复潮的盗版音像制品挥出“组合拳”:2001年年底,关闭了济南、潍坊和临沂三大非法音像制品集中集散地;两年来,全省共查处案件87200起,移交公安机关1400多起,其中大要案62起,10万盘以上的特大案件17起,公开销毁非法音像制品900多万盘;两年来,全省共有10个场所,18名非法业主被列入全国音像市场禁入单位和个人名单,10年内不允许经营音像制品……
  非法音像制品少了,正版音像制品多了;搞非法经营的少了,自觉守法经营的多了。记者从省音像协获悉,经过短短两年半的努力,山东省音像连锁经营网点已在全省全面铺开,大中城市正版音像制品市场占有率从不足5%迅速提升到75%,音像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济南和青岛两地的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占有率甚至增长了5倍,达到了80%以上。

        网络连锁乘势而起
  群雄纷起“圈地”正版市场

        疏堵结合,大批盗版音像店都被扫地出门,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音像连锁乘势而起。
  “要想真正在短时间内把盗版音像制品泛滥的势头打下去,就必须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连锁经营网络。”省文化厅的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2001年7月,省文化厅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支持爱书人音像图书有限公司发展音像制品连锁经营,率先建立起全省第一家正版音像制品连锁经营主渠道。主管部门又批准了山东邮政和山东新华书店系统和青岛海信音像总汇等3家企业,优先发展全省音像制品连锁经营。两年间,山东爱书人音像连锁网络已经先后建立了济南、潍坊、泰安、临沂、青岛5个大型区域性配送中心和52个县、区级配送中心,发展连锁门店856家,且连续3年市场销量保持大幅增长,仅2002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现在我们坚持微利经营的目的就是迅速占领市场。”种种迹象表明,爱书人悄悄打造正版音像连锁“巨无霸”的雄心昭然若揭。
  “一场正版音像市场的‘圈地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或明或暗地展开。”不少业内外人士都承认,音像连锁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搭借的是文化主管部门大规模整顿市场的东风。
  不过,与民营的“爱书人”不同,“国字号”的邮政和新华书店系统涉足正版音像经营后,似乎已经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毛细血管”战略。
  市场规范了,消费者显然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两年来,济南正版光盘的价格也因此平均下降了30%。
  显然,“正版”和“盗版”的这场角力正在使其向着原始的本位靠拢。

        “打盗版勿忘打暴利!”
  正版音像祭起“价格杀手”

        “文化部在山东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通过考察、总结、研讨和推广山东省在音像市场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因为山东省大中城市的正版音像制品上架率从原来的不足5%迅速提高到了现有的70%以上。”
  “音像连锁经营网络正在成为山东省正版音像市场的主力军。”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山东现象”的亮点就是“在对音像市场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的同时,迅速用正版音像制品占领了全省音像市场的空白,先后批准了山东爱书人音像、青岛海信音像总汇、山东邮政和山东新华书店等四个全省连锁网络。”
  “音像市场盗版音像制品交易‘割了一茬,再生二茬、三茬’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改变。”有消息说,有一些原先做盗版音像“生意”的企业,已经开始或着手转做正版生意了。
  “买盗版,就是买赃物。”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处处长孙猛建认为,“全社会应共同维护版权的意识。杀鸡取卵,所得有限;养鸡下蛋,才能细水长流。”
  “只打盗版,不打暴利,遂使音像制品天价流行。说什么艺术品是无价的,简直活见鬼!一个农民一年劳动所得只有几百元,一个歌手发个鼻音就成千上万地进账,凭什么?”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日前刚刚结束的一项调查揭示,超过80·4%的被调查者认为“正版软件价格过高”是盗版现象存在的最大原因。
  “贩卖者为自己找到的两个最唬人的理由,一个叫‘反垄断’,一个叫‘反暴利’。”不少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盗版”的泛滥迫使“正版”不断的“自降身价”,“如果一套正版软件只卖3块钱,没人还去搭理摆在夜市上的角落和跟在身后跑的盗版小贩。”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