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精选 

 

拍卖业的苦衷
□ 本报记者 张思凯
2003-10-20 05:37:05 大众日报

虚夸标的 多头管理 恶性竞争

  10月19日,全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在济南召开。山东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成为会议议论的焦点之一。拍卖企业从2000年的40多家发展到今年的144家,山东拍卖业的市场主体正日益壮大。2000年,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收益是23亿元,2001年为49亿元,2002年为128亿元。今年1至9月份,国有土地拍卖收益达到了136亿元,年底有望达到200亿元。一系列数字让广东、福建、黑龙江等省市的拍卖行业负责人对山东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拍卖羡慕不已。
  “拍卖企业多了,对于拍卖行业是个好事。但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特别是恶性竞争让正规的拍卖行不得不面对无序的市场。”济宁天恒拍卖行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承果说。
  虚夸拍卖标的、自拍自投、定向拍卖……这些拍卖业的缺陷也曾在我省一些拍卖企业不同地存在着。尽管省拍卖行业协会为纠正不正当行为努力着,但不到十个人的办事机构要面对日益增多的拍卖行,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比如说,目前的土地市场还没有从根本上理顺,土地通过拍卖和协议出让差别很大,有时一亩地可差别一两万元,如果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不勇于剥夺自己的权利,拍卖行就无米下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处长潘光明说。
  没有拍卖标的,拍卖企业难免会头痛。事实上,拍卖企业的难处还不止于此。黑龙江省拍卖行业协会会长洪廷宇说,目前商务、工商、法院、海关的多头管理也让拍卖业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拍卖业还是一个新兴行业。缺乏熟练的业务人才,是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省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孙长文对记者说。
  从原来的公物拍卖到法院涉案资产拍卖再到银行不良资产拍卖,再到有形和无形资产拍卖,拍卖业正在一步步寻求新领域。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完善和推广,城市资产的拍卖又成为拍卖企业拓展的又一新天地。“拍卖城市资产更加复杂,首先,其价值更加难确定,其次,相对于强制拍卖和公物拍卖,它的准备工作更细致、更严密。而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青岛拍卖行总经理张青说,“探求者总是脆弱的,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全力呵护和扶持。”
  青岛拍卖行是幸运的,幸运在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于是,道路保洁养护权、高等公路广告经营权、城建项目冠名权等都在拍卖槌下一一敲出。记者得知,青岛电视塔的冠名权和国有资本股份退出这一新的拍卖领域也正纳入青岛市拍卖企业的视野。“市政府当然愿意支持,因为这符合政府的要求,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和渠道。”张青说。
  但并不是所有的拍卖都能即时赢得喝彩。去年3月至9月,齐鲁瑞丰拍卖有限公司对济南市泉城路商业设施进行了拍卖拍租。这也是省城第一次进行商业设施的招标拍卖。但后来泉城路并未达到想象中的火爆效果。有关人士分析,原因主要是泉城路实施准步行街管制,客源减少所致。“虽然与拍卖无关,但我们还是通过政协提案方式呼吁开放泉城路交通。今年3月18日,泉城路恢复单向交通,金街又迎来了熙熙攘攘的顾客。”公司总经理李伟说,“新兴的拍卖行业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更需要政府各界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为我们撑腰,否则,我们真的难以承受新兴流通中介的重任。”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村里有支义务消防队
下一条:职务技术成果当事人可提成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