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月的关键词无外乎:晴、大风、沙尘暴。 北影厂清民一条街的一个小院已经被改造成上世纪80年代的样貌。 蛰伏两年的张杨已经无法再冠以“青年导演”的头衔了,蜂拥而至的 记者更想见的是这部叫《向日葵》的电影的女主角——饰演母亲的陈 冲。 虽然陈冲这两年频频在国内露面,但好像只有这一次她在北京呆 的时间最长,意义也更重大。 例行公事的开机仪式,主创和其他演员鱼贯而出,最后是她和男 主角孙海英。“欢迎大家来我们家!”她嗓门真大,字正腔圆的京调。 ■角色 陈冲这次演一位母亲,经历种种家庭变故,在琐事中苍老。她最 大的梦想就是得到一所属于她的房子。在电影的最后,她终于得到了, 却发现自己错把房子当成婚姻的全部了。 陈冲几乎是这部电影定下的第一位演员。去年的这个时候,陈冲 拿到剧本,看完后很感动,她很喜欢这个角色,张杨对她也很满意。 一切都很顺利。 有着两个可爱女儿(5岁的许文婷和1岁的许文姗)的陈冲,对于 《向日葵》中母亲的角色很有表演欲望:“角色对我来说很本色、自 然,非常适合我。第一次演母亲我就发现自己很有感觉。之前我还扮 演过章子怡的母亲,我非常喜欢‘母亲’的角色,也许我在生活中就 是一个充满母爱的人吧。” 陈冲导演的《扶桑》在启动的时候,恰巧她生了第二个女儿,陈 冲便停了工,直到现在。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工作外的每一分钟都给了孩子。 家庭和事业方面能兼顾就尽量兼顾,像拍《纽约的秋天》,大女儿也 跟在身边。我也希望自己对工作的热忱能作为孩子的榜样,她们长大 后也会这么做。”陈冲说,孩子们就跟她回了中国几趟,陈冲要女儿 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不要忘了根。 “我要她们以后会写中文,说汉语,从实际角度来说,这对她们 的前途也会有帮助。”陈冲也不讳言,让孩子们寻根,也是看到中国 的发展前景。 ■回来 作为好莱坞第一个东方女导演的陈冲,谈到回国拍戏时说:“现 在中国的电影在走上坡路,我很兴奋。在美国二十多年了,国内的生 活对于我已有了距离,审美角度上也有了很多不同,所以我很想回国 来拍戏。” 陈冲说,她在中国成长,一山一水一街都能说出触动她的故事, 而她也早已经被自己的身份和经历确定了未来电影作品所要依循的“ 命题”。 “任何一个人或一项艺术,都必然紧扣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由 不得自己来选择的,因为我的经历、我的生命已经确定了它。我希望 未来拍摄的作品能表达自己,能满足观众,又同时能通过审查,要做 到三者平衡是很难的。” 上一次在北京拍戏,是陈冲17岁时在北影拍《小花》。那是1977 年的北京,陈冲在北影招待所住了半年。 24年过去了,北影厂的招待所已经没了,生活区拔地而起。北京 的变化就更不用说了。如今操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陈冲却与中国 有着微妙、难以割舍又难以解释的情结。她说,要真正欣赏和理解中 国,她反而要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 ■外面 陈冲走出国门走向西方影坛的时候,很多东方女星都尚在学步阶 段。如今,张曼玉、章子怡、杨紫琼甚至舒淇都已跻身国际舞台,作 为先驱的陈冲说:“二十年前,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很肤浅。近年来 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因商业需要他们才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在美国,陈冲看到最早的华语片就是陈凯歌、张艺谋拍的那一批 电影。在没有外语电影能够进入美国主流院线的情形下,陈冲觉得像 《向日葵》这样的艺术片能够受到美国知识分子观众的欢迎。 当过导演,再当演员,陈冲认为自己自觉了好多。演员迟到的每 一分钟,都会给导演和制片人压力。因为摄制组的每一分钟都非常昂 贵。导过戏,更觉得演戏是件多好的差事———受人照顾,所有人都 夸你。 陈冲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不管是当导演或演员,最重要的 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对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有个交代。我向往遥 远、未知的东西。” (柏清) 人物档案 陈冲,1960年1月出生于上海,1981年凭《小花》荣获“文革” 后第一个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后,便赴美留学。先后参与名导贝托 鲁奇拍摄的《末代皇帝》及奥利弗·斯通加盟的《天与地》等影片的 演出。1994年因主演《红玫瑰与白玫瑰》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陈冲2000年执导好莱坞文艺片《纽约的秋天》,李察·基尔和薇 诺娜·赖德担纲演出。她也是首位被美国电影学会接纳为会员的华裔 演员。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