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精选 

 

说猪道肉
——烟台一则新闻引发的观察与联想(上)
2004-04-06 05:59:54 大众日报


  城里,千家万户吃肉;乡下,万户千家养猪。猪、肉关乎国计民生,不可不察也。 ——题记

  3月24日,烟台多家媒体报道了发生在市区一则“群猪大闹机场路”的新闻。其中烟台日报社主办的《烟威晨报》的报道最为详尽:
  昨日清晨,烟台机场路塑料六厂附近,一辆运猪的拖挂车厢突然侧翻,一群大肥猪跑出来,摇头晃脑地在路上横冲直撞,四散逃窜。记者在现场看到3头已经丧命的肥猪躺倒在地,地上血迹斑斑。
  据司机介绍,他们几人驾驶3辆大货车从辽宁那边运载数百头猪漂洋过海往烟台送,是在烟台港下船后送往市区某肉联厂途中,一辆车发生侧翻的。经押车人和不少热心市民一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斗”,终于把这群猪控制住,仔细一数,竟有60头之多。
  媒体上这条“社会新闻”,在明眼人看来却是一条发人深思的经济新闻:一个全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时至今日居然还存在生猪屠宰这种在当地早已完全丧失了比较优势的产业!
  早该转移出去的产业为什么挥之不去?一种有悖于经济规律的现象背后,必定有诸多值得刨根问底的原因在。
  说来话长。改革开放之前,以粮为纲是国策,农村千家万户种粮、养猪。全国生猪生产的布局基本均衡,绝大部分地区自给自足,即便是京津沪穗那样的大城市,周边也不乏猪源。加之农村比较穷,农民除了逢年过节,平日是吃不起猪肉的。猪肉消费集中在大中城市,大型生猪屠宰厂也都集中在大中城市。
  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通过大办乡镇企业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养猪的越来越少。像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发达地区,早在10多年前就变成 “无猪区”了。我省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养猪大省,可早在10多年前,半个山东不养猪了!潍坊以东,过去家家喂养的生猪如今在大多数村庄已成为难得一见的“稀有动物”。发达地区自己不养猪了,却根本不用担心没有肉吃,餐桌上来自生猪集中产区的猪肉源源不断。
  这一异乎寻常的变化,完全符合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地区产业分工的规律,是市场经济推进的必然结果。
  生猪市场放开了,生猪屠宰这样的初级加工迅速向产地转移。计划经济年代在大中城市建起的大型肉联厂,远离生猪产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附近无猪可收,远距离收猪成本太大,在和地处生猪产地的同行竞争中一败涂地。
  这和一些远离棉花产区的棉纺厂此时的处境颇为相似。过去棉纺企业大都集中在“上青天”这样的大城市。市场经济条件下,你怎能想象如今还像曾经有过的那样,把白花花的棉花千里迢迢从棉区拉到上海、青岛、天津那样的大城市去纺纱织布呢?棉花初加工向棉区转移,大城市的老棉纺厂不调整就是死路一条。棉纺厂一停产,全员下岗,概莫能外。人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的棉纺厂摇身一变成为服装厂,由初加工转向深加工,比如生产内衣的著名企业“三枪”,前身就是上海一家棉纺厂。
  肉联厂不杀猪了,一线工人下岗,管理层可能工资照发,厂长有吃有喝有车坐,因为大肉联厂都有一座上万吨的冷藏库,为个体户代存一些海鲜、猪头之类的冷藏品就有一笔可观的进账,足以使一大帮无所事事的“管理者”饱食终日。业内有人称之为:“吃冷饭”。
  与此同时,经过市场的洗礼,生猪产地涌现出了一批从生猪宰杀到深加工一条龙的新型肉联企业,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山东临沂的金锣、潍坊的得利斯、河南漯河的双汇等。一般肉联厂日屠宰达到上千头规模就是很大的厂了,而金锣目前的日屠宰量高达3万头左右,双汇也达到了1万头。
  这些“航空母舰”以无与伦比的规模优势独步天下。比如有“中国肉类第一品牌”之称的“金锣肉”,眼下就成了上海、天津、武汉、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的当家肉,上海一天光红条肉就消费5000头以上,其中3000头来自金锣一家企业。
  1995年,全国范围内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定点屠宰是完全必要、非常及时的,国家的政策没问题,问题出在“歪嘴和尚”身上。
  国家只是要求你必须搞“定点屠宰”,并没有具体要求定点厂设在哪里,更没有要求当地没猪了也非得就地定点。
  上海就聪明得很,反正我当地的肉联厂没猪杀了,哪里有猪,哪里猪好,我就把“点”定在哪里。只要你规模大、肉质好,不管你厂子在哪里,到上海来申请定点,经过现场考察合乎要求,我都来者不拒,所以鲁南、苏北、豫东,都有多家上海的“定点屠宰厂”。定点厂越多,竞争就越激烈,结果是肉价降低、肉质提高,市民沾光。市民们不仅吃上了“放心肉”,“放心肉”的价格还相对越来越低。
  与上海截然相反的是,有的城市不知究竟是出于地方保护的目的,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在作祟,抑或是另有他因,明明附近没猪了,却偏要把定点厂定在自己的地盘上,使远距离运肉变成了远距离运猪。
  青岛推行定点屠宰伊始,就走过这样一段弯路。
  定点屠宰之前,青岛人吃肉主要来自鲁南,是用保温车拉来的。青岛市政府把青岛肉联厂(以下简称“青联”)确定为“定点厂”的时候,青联已停宰多年,大半个院子杂草丛生,屠宰车间里机器锈迹斑斑,根本不具备定点屠宰的条件了。
  政府花了一大笔钱进行技术改造,青联的屠宰车间还是迟迟不能投产。为什么?过去的老职工下岗以后,早已各得其所,有的小买卖都做成大买卖了,谁还愿意再回来干杀猪这种又脏又累的活呢?现从农村招新工人,杀猪又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活,没有技术培训上不了岗,人家大厂都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训新职工的,而青联师傅都走光了,谁来带徒弟呢?
  青联索性把屠宰车间承包给了临沂一家肉联厂,由他们浩浩荡荡地把队伍从临沂拉到青岛,替青联“定点屠宰”。杀猪人是从临沂来的,青岛当地没有猪,杀的猪也得从300多公里之外的临沂运到青岛来。
  活猪从临沂运到青岛,一路的损耗是多少呢?至少5%。也就是说,在临沂一头100公斤的肥猪经过一路颠簸,到青岛一过磅,顶多还有95公斤。运输途中平均1%的死亡率,又是一块不小的损失。
  生猪平均出肉率为67%左右。如此长距离运输活猪也就等于把约占生猪体重1/3的猪骨头、猪皮、猪毛、猪血以及猪粪、猪尿等等,也都从临沂一古脑运到青岛市区了。屠宰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不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要处理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屠宰剥皮后白条肉肥瘦参半。而市民又大多吃瘦肉很少吃肥肉,肥肉哪里去呢?肥肉还得以远低于产区的价格返销回去。
  加上青联地处大城市,临沂的厂家到青岛来杀猪,较之临沂生产成本高得多,职工的生活成本也高得多。这两块高出的成本摊在每公斤猪肉上,大约是3元多。
  市里下发了文件:非本地宰杀的“放心肉”一律不准进青岛。外地肉再好,一进青岛,就遭到当地有关部门的围追堵截。当然围追堵截的一大块费用出自定点厂,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细心的市民发现:定点屠宰后,“放心肉”味道反而不如以前的肉好吃了。他们哪里知道,刚杀出来的猪肉并不好吃,屠宰后经过24小时恒温排酸,味道才更鲜美。从临沂拉来的肉就是经过排酸的保鲜肉,而青岛当地杀猪现杀现卖,根本没有排酸过程。
  几十头生猪被五花大绑、横七竖八地扔在大卡车上,相互挤压着一路颠簸几百公里,如此长途运输,生猪肌肉处于高度收缩状态。拉到肉联厂应该再圈养几天,让它们缓过气来、肌肉松弛下来以后,杀出来的肉才好吃,而在青联,活猪一到就行宰杀。
  在青岛杀猪实在是太不上算了。临沂那家肉联厂与青联达成“协议”:猪嘛,还是在临沂杀,肉拉到青联盖上当地“定点屠宰”的戳,用青联的车再送到一个个销售点就变成青联的“放心肉”了。每50公斤肉盖一个戳,发一张证,临沂厂要交给青联50元。如此白手拿鱼,青联一年就要拿走上千万元!所以猪虽然不在青岛杀了,青岛市场的“放心肉”价格还是居高不下。

  □ 本报记者 刘同贵


 

 编辑:刘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陆俊说“法”
下一条:年度“改款”车算新车型吗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