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汁原创 > 原创新闻 > 生活资讯

传唱乡里三百载 一朝震撼家乡好

2010-09-29 21:58: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济南9月29日讯(记者 冯炜程)“春来到,花径生尘,风飘万点正愁人……”75岁的古稀白发老人陈倩与自己的11岁的小徒弟韩晓霜在舞台上饱含激情的唱着聊斋俚曲——《金纽丝》,师徒二人互相对视,深情演唱,这段优美的唱腔唱罢,短暂的沉默之后,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主持人问11岁的韩晓霜小女孩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戏曲时,孩子答道:“因为这是我们家乡的戏曲!”此时,所有观众无不为之动容,现场已是泪海一片。 

孙立生:“你们赢得的是最高的荣誉”

演出完毕后,聊斋俚曲的所有成员一起上场,接受在场评委和观众的鞠躬致意。这一刻,他们成了这个舞台上最闪耀的明星,他们赢得了家乡好录制以来评委给予的最高荣誉。“打多少分对于你们已经不再重要了,对于你们比赛的意义已经不存在了,你们赢得的是最高的荣誉!”山东曲艺家协会的孙立生主席激动地说。“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我们走到很多地方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地方都不认识了。对于什么是我们的标识?什么是我们自己?”孙立生主席认为,这就是文化。文化传承着我们的血脉,而你们是血脉的传承人。 

阿速:我们有“罪过”

山东生活频道的帮主阿速的一席话更让在场的人深感意外,“我和蒲家是有渊源的,我的岳母姓蒲,她是从蒲松龄故居长起来的。”因自幼学习戏曲,阿速在“主裁”家乡好“家乡的戏曲”时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曲艺充满的深深眷恋总是不时流露出来。阿速说,“谁不说俺家乡好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传承,中国到现在的戏曲已经失传了多少,还留下多少,有多少戏曲、多少曲牌没有了,对于我们这是罪过。” 

蒲松龄身份再定义,也是伟大音乐家

这是9月份发生在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谁不说俺家乡好”大赛录制现场的感人一幕,师徒二人表演的是三百年前蒲松龄先生创作的聊斋俚曲。陈倩是聊斋俚曲研究的专家,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聊斋俚曲的发掘整理工作,是聊斋俚曲传承和发展的直接见证人和当事人。

陈倩认为,蒲松龄不仅是短篇小说之王,也是很了不起的音乐家。聊斋俚曲是300多年前,蒲松龄根据流行于淄川地区的民间音乐、时尚俗曲,加上地方方言填词改编的一种地方戏曲。当时蒲松龄创作的曲牌一共有五十多个,文学剧本有四十多万字。自清代至今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传世之作——聊斋俚曲

聊斋俚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俚曲所表现的内容,大部分是写农家百姓日常生活,而且是人们所关心的生活热点问题,所以它贴近时代又切入生活,为平民百姓所关心所理解。俚曲一改过去用南北曲作剧的传统而以时调俗曲入戏,使人们感到既熟悉又新鲜,为人们喜闻乐见,成了广泛传唱于街衢里巷的传世之作。

这期节目将于102号国庆节期间在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下午1430播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舞台饱含诚意为每一项具有价值的民间文艺做志愿者、做义务宣传员。雷琴、渔鼓、坠子戏、五音戏、聊斋俚曲、吕剧、茂腔等一批具有浓郁山东地方特色的节目在这里生机勃发,在全新的视觉包装下魅力十足,一大批地方优秀原创节目在本次大赛舞台上首次亮相。截至目前,大赛已经完成了共1150多个节目的录制,每周六、周天下午14:30让我们一起在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享受一场场视听饕餮大餐,共同领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冯炜程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