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流传“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说法,西方谚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直到今天,体罚孩子仍是许多父母的“法宝”,甚至还有父母将其奉为至理名言。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的确,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和品德培养时应该严厉,但通过打孩子达到教育目的却是不可取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孩子如果经常挨打,性格会变得比较孤僻,不愿意和其他孩子玩耍。孩子步入社会后,别人相处时会遇到很大的心理障碍。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会让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就瞒,能骗就骗。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惩罚孩子说谎,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于是就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常挨打的孩子害怕家长,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都乖乖服从。在这种“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被动。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
所以说,打骂孩子所遗留下来的弊端显而益见,不仅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更会让他们子的内心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感情会变得麻木,并且在心理上疏远父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正常的亲子关系。另外,遇到挫折,还可能选择离家出走的方式解决,甚至被坏人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
要知道,没有人是天生什么都会做的,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教育孩子需要耐心、爱心和理解,打孩子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