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进入到旺季,大多数学生都为谋到一份好职业使出了浑身解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不少学习小语种的同学在找工作时的收放自如,胜似闲庭信步。 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在职场的走俏,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报小语种专业。另外,不少非小语种专业的大学生受此影响,也通过各种渠道去自学小语种。
小语种学生成香饽饽 按照教育界人士的介绍,小语种专业是指高校中除英语以外的所有外语专业,包含西班牙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印第语、意大利语、韩语等等。据统计,目前在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掌握英语的人数占到95.3%。英语类人才的爆棚,更让学习小语种的同学“物以稀为贵”。外交部、驻外使馆、央视……这些令大学毕业生们心仪的单位,纷纷向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招手。在一些大型招聘会上,一些急需小语种的外企对此类毕业生也是求贤若渴。 小语种为何受热捧 目前国内培养小语种人才的高校相对较少。据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招收小语种专业的高校名单,全国只有19所高校可通过自行组织命题、单独考试录取小语种新生,且每个语种招生人数也非常有限。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阿拉伯语两年开一个班,招10多个人;希腊语8年才开一个班。而小语种专业的师资严重缺乏,也使得没有条件的高校不太可能随意就开设小语种专业。 另外,我国与一些欧美之外的非英语国家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频繁,小语种人才的身价,也随之像“斤斗云”一样不断往上翻。 警惕中介的糖衣炮弹 小语种的走热,也带动了小语种留学的火爆。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今年1月到3月,留学小语种国家的人数比去年翻了一番。社会上的留学中介机构,看中这一市场,纷纷上马,开展相关业务,不少学生急于走出去,对本来就比较少的小语种国家的留学信息缺乏了解,很容易掉入留学陷阱。 专家提醒,留学小语种国家,除了要多听、多看、多问,还要留心教育部相关网站和教育部公布的相关信息,咨询外国驻华使馆。若通过中介办理出国留学,应查看中国驻外使馆出具的对国外学校的资质认定文件,通过认定文件很容易判断国外学校实际情况。 文/李洁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