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育儿首页 精彩推荐 专家问答 早期教育 育儿锦囊 宝宝美食 家有宝贝 营养保健 婆媳之间 准妈妈课堂 宝贝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育儿 > 育儿早期教育

高职报考一技傍身好就业

2007-09-14 08:05:00
 
  又到高考重新征求志愿之际,不少毕分办主任发现家长和考生的专业选择尚存在误区。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就业是高职报考的风向标。
  
  专业选择更重于院校
  “你们学校的特色专业是什么?”“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如何?”这是家长对高职院校询问最多的问题。据了解,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持续升温,关键是就业前景好。
  据介绍,由于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贴近市场需要,招生人数及时根据市场调整,在教学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毕业生就业率都很不错,多数在90%以上,甚至比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还要高。特别是热门专业和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十分吃香。特色专业突出,发展趋势好,自然就吸引家长和考生。
  一些高校招生人士表示:“有的学校名气大,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家长和孩子肯定就着急了。所以,对于高职层次,选专业比选学校重要许多,但一些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还存在误区。一些容易随大流的专业以及技能性稍差的专业,不建议扎堆报考,更重要的是结合个人兴趣和相关情况掌握一技之长。”
  专业可“二次选择”
  据介绍,不少高职院校在学生入校报到和入校一年后均可调换专业,这对高职学生的兴趣结合和就业定位是一大利好。这种措施可以让学生结合专业的课程、就业方向、优势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理性思考,进行专业的“二次选择”。由于每个专业的设置均有详细的要求,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各专业间比例失调的现象。
  另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另一举措,他们利用企业资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保持了培养人才与企业产业间的“无缝对接”。济南某高职院校2005届毕业生李刚在日照某钢铁公司就业后,目前已经成为小班长,月薪5000多元,并带领部分本科生在生产线上。像这样成功就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并不鲜见。
  操作技能强毕业生更抢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大专院校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联系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大专生获得高级工证书的比例逐年提高。
  正值规模生产技术型人才紧缺,不少高校瞅准时机,着眼于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第一线急需的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一般来说,其所设置的专业大多为工科类专业,并且都将实训课程作为理论教学以外的第二大部分,其师资力量中的双师型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通常都占很大比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把职业化的教育贯穿整个学习阶段,拥有较强实操技能的毕业生,正好满足了用人单位日益增长的需求。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一个社会中,人才呈金字塔结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永远是中坚力量。因此,结合自己的兴趣选准专科院校及专业,就业也就有保障。
  编辑: 解西伟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家有宝贝:::
  • 应验
  • 养着玩
  • 喜欢就结婚
  • 睡觉后再敲
  • 爸爸叫“老公”
  • 长大了当爸爸
  • 狗狗呢
  • 真难为青蛙了
  • More…
    :::宝宝图片:::
    More…
    高职报考一技傍身好就业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