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3 17:25:00 作者:李江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李江涛)“北大学生两周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近日,这一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为何体质差?这背后暴露出哪些问题?
大学生体质差令人担忧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学生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
北大新闻中心向记者提供了一份2012年军训医疗就诊情况的书面说明。上面写道:就诊总人次为5649人(不包含巡诊就诊人次),就诊总人数1298人,上呼吸道感染人数近600人。就诊常见疾病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外伤、皮肤晒伤、痛经、中暑、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口腔溃疡等。发病最高峰为军训第6天,达到705人。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状况继续下滑,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与2005年比,城乡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下降3.37、3.09秒;城乡女生立定跳远成绩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绩下降3.17、1.87秒。这反映出学生体质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大学生体质差根在“应试型体育”
记者采访多所高校发现,学校只在大一大二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大三后就没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李玉坤说,同学们平时很少锻炼,除了上课,就在宿舍上网。加上作息不规律,晚睡晚起,时间长了,体质变得很差。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高分的代价是体能的下降,这反映的是高考制度下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制度缺“钙”。学生一门心思沉于题海战术之中,身体一天天损耗透支着,最终伤害了孩子的身体。
专家认为,学生体质的大滑坡,终究是“唯分是举”和身心发展的错位,学生成为考试机器,“阳光体育”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也成为应景式的口号。落空的体育锻炼,必然造成学生体能的急剧下降,哪怕难以承受仅仅一周低强度的军训。
把孩子从“分数跑道”拉回来
在北京某重点中学上高三的王子衡告诉记者,高中一二年级学校还开设体育课,但升入高三后就把体育课时间改为自习了。他希望学校减少考试型体育课,多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因为锻炼身体的习惯可以伴随一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为增强学生体质,有关部门、学校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教育部发文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必须锻炼一小时,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改革,要求每所学校开出有特色的体育项目等,还有的地方则将体育成绩纳入中高考。但这些办法在现实中落实的情况并不理想。学校体育依然冷冷清清,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分析原因,熊丙奇认为,学校体育的这种命运,在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中,是“注定”的。简单地说,学校体育受制于竞技教育,被竞技教育边缘化。所谓竞技教育,就是把教育当成竞技场,把所有学生放在一条“分数跑道”上竞争。在这一教育环境中,体育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必然被边缘化。
他说,学校体育场地难以安排全校学生同时锻炼;每天的锻炼不是做操就是跑步,让学生兴趣索然,借各种理由请假;在升学压力之下,学校不断压缩锻炼时间,比如在初三、高三就明确取消锻炼。
此外,即便学校想开展体育活动,也存在很多非升学率方面的顾虑,比如学生运动的安全问题,以及寒暑假、节假日开放场馆的管理问题和涉嫌“违规办学”问题。
专家认为,我国要从体育大国变为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是基础。要发展学校体育,必须改革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将只有单一“分数跑道”的竞技教育转变为个性化的“群众教育”,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运动,通过锻炼提高体质而不是提高体育分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