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中心 > 公务员
本站搜索: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最佳复习计划

2012-08-13 17:26: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综合  

关键词: 备考 国考 图形推理 数字推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
[提要] 尽管距离2013年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以下简称“国考”)大纲公布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但根据往年的考试时间,可知2013年国考应该在11月底或者12月初举行。判断推理——不主观不纠结原则  判断推理分为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

  尽管距离2013年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以下简称“国考”)大纲公布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但根据往年的考试时间,可知2013年国考应该在11月底或者12月初举行。而随着全社会“公考热”的不断升温和命题的日趋规范,备考也对考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如何规划好合理的国考复习方略并作出最有效的备考工作,应该是每一位应试者相当关心的问题。公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有效考试,考生应该及早动手复习,建立一种长效复习机制,从而增加胜算几率,脱颖而出。华图公务员培训专家提示您务必要充分了解各个模块的特点,对症下药,逐个攻克。

  行测之满分追求:

  很多考生认为行测考的是智商,复习根本没用,思想上懈怠,行动上懒惰。其实,这种观念大错特错。众所周知,行测所有题目都是选择题,也就是客观题,为什么不可以全部做对?

  一。数量关系——不抛弃不放弃原则

  数量关系分为两个部分: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数字推理,从出题趋势来看2013年考查的概率不大。考生可以予以适当关注,掌握方法技巧加之做些典型题目就可以。数学运算,先明确自己的基础,从而对症下药:基础好的考生要注意国考出题趋势,对每年国考数量关系考题的新考点、新题型、新方法予以关注,争取拿到数量关系的全部分数;一般考生则需要强力纠错,强攻易错点,争取不得到一半以上的分数;数学基础较差的考生,需要专项解题方法与技巧,争取答对至少一半的题目。

  二。资料分析——不粗心不较真原则

  资料分析主要考察对信息的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考生应该尽力做到三点:一是分析历年国考、联考行测真题,重点是08年到12年五年,从而大致掌握资料分析模块的材料类别、常见出题方法、题目难度等;二是掌握读题的基本方法,分门别类地掌握各种材料特点和最合适的阅读方法;三是熟悉真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统计术语;四是掌握估算技巧,不纠结于繁复数量的计算,对数值的计算效率能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三。常识判断——不求精只求全原则

  综合近几年国考常识真题,对于时政部分的考查比重逐渐加大,除政治专项外,对科技常识、历史常识的考查也经常结合时政热点、重要纪年进行,而法律部分也增加了对当年新法的考核。考生在复习时应当重点关注时事政治,对国家重要文件、党的重要会议、当年取得的新成就、出台的重要新法等进行了解把握。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不耗时不耗力原则

  该部分具体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三种,在国考中,阅读理解只考片段阅读;逻辑填空重点考查实词、成语;语句表达主要考察语句排序、结语推断、语句衔接三种题型。根据2011-2012年大纲中给出的例题可推知,片段阅读重点考察主旨概括和意图判断,建议广大考生抓住解题关键词,快速击破。所以,大家只要能够掌握方法和技巧,在答题中不用耗费大量阅读时间,就可以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目的。

  五。判断推理——不主观不纠结原则

  判断推理分为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对于逻辑判断,切忌代入自己的主观判断,要就题论题,直接推出;而逻辑判断部分,往往会有一个强干扰项混淆大家,这就要求考生抓住关键词快速判断,不能过于纠结;图形推理是对考生观察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的综合考查,出题形式变化较多,但只要核心的规律掌握了,形式的变化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困扰;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是行测考试中,可以稳定拿分的题型,对于类比推理,我们要精准的分析次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定义判断,则要注意题干信息和选项信息之间的关键词的匹配。

  申论之精悍追求:

  目前国考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国家公务员考试难度较高,规范性强。

  一、真题演练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题永远都具备不可替代的指导性和参照性,熟悉真题对于打好申论这场硬仗十分关键。一是国考历年真题。作用:了解国考历年考试情况,把握命题规律,了解命题趋势,掌握答题方法。二是联考、其它省市真题。作用:拓宽视野,了解题型,增加练习素材。

  二、技巧突破

  国考要求基本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对所做的题目学会总结、归纳,不能走马观花。申论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应对申论考试,就需要对体系、语言、思维、方法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对申论教材、教辅书的学习是比较简单易行的途径。

  三、热点积累

  热点积累在申论应考中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考生如果对材料背景比较熟悉,那么作答起来往往会得心应手。时事热点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考生持之以恒。大家在平时就要多关注中央政策、专项政策、报纸新闻、杂志时文、视频访谈、网媒等,体会一下作者的写作角度、论证方法等,丰富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储备。

  四、熟悉公文

  从2010年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类增加了对考生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相应在试卷中公文也成为了考查的热点。没有工作经验的考生常常对公文题目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备考中,建议大家对意见、报告等公文形式熟悉一下,掌握其基本写作要求,以便在考试中能够从容应对。

  五、提笔练字

  都说字如其人。其实,在申论考试中能写得一笔好字往往会获益良多。所以,在备考申论的过程中,建议考生可以有意识地练练字,临临字帖。虽然在短时间内自己的字难以达到质的突破,但清晰、规正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这也能为你提分不少。

  总之,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希望各位考生从现在开始,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一份系统的备考计划。前期注重夯实基础,后期注重重点突破,多看、多写、多练,充实自己,稳扎稳打,为明天的成功奠定基础。

孙海燕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