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留学移民 > 留学指南
本站搜索:

海外引才政策易成“睡美人” 专家吁善用政策

2012-06-25 18:36:00    作者:陈丽伟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键词: 居住证 睡美人 B证 绿卡 1980年
[提要] 近日,上海市浦东留学归国人员联合会的十余位外籍海归,与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三位警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市民中心举行针对外籍高端技术人才签证政策的座谈会。”  针对张敏的疑问,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警官首先为现场的海归厘清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即俗称的绿卡)、上海市居住证B证这两个概念。

  今年4月,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外国人入出境及居留、就业管理工作情况时透露,1980年在华常住外国人,即居住半年以上者,仅有近2万人,2011年增至近60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积极配合国家引智引资战略,建立人才签证制度,为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充分的入出境和停居留便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日,上海市浦东留学归国人员联合会的十余位外籍海归,与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三位警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市民中心举行针对外籍高端技术人才签证政策的座谈会。

  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市为了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争取、制定了不少优惠政策,但由于社会知晓度不高,使得这些好政策成了“睡美人”。座谈会上,上海出入境管理局的三位警官连连呼吁:希望大家能多了解签证政策,“善用政策、用足政策”,为出入境和生活工作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出入境便利,上海独家优惠多

  “外籍个人投资者申请在华2—5年长期居留对投资额度没有任何门槛吗?只要是外籍就行吗?”加拿大冰酒代理商,年轻的加拿大籍海归陆神舟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着急的他成了座谈会上第一个提问者。

  对此,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外国人证件管理处的韩庆科长肯定地回答:“是的。而且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政策是浦东新区出入境管理部门千方百计从公安部争取来的。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考虑到上海的海归个体投资创业者众多。事实证明这个政策非常受欢迎,帮了海归们的大忙。”

  韩庆所说的“千方百计争取来的政策”,是2009年上海推出的七项出入境便利措施中的第六条:“注册资金在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和个人投资企业的外籍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可申请3年至5年居留许可。”这条规定没有对投资总额设限,对草根创业的海归来说,大大降低了申请长居的门槛。

  七项出入境便民措施2009年7月1日在浦东试行。仅半年,上海警方就为在浦东新区居住和工作的外国人受理签发三至五年长期居留许可500余证次,占全市长期居留许可办理总数的70%左右。2010年1月1日起,“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7项出入境便利措施”在全上海范围内推行。之后的第一年,上海市申请2-5年长居的外籍人士达到近1万,此后逐年递增。

  座谈会还透露,在方便外籍人士出入境的问题上,上海有一条“置房类居留许可”在外籍华人中获得良好反响:60岁以上外籍华人已在上海购房的,不用离境就可以签证续签,而按此前规定,外籍人士中国签证续签两次后必须离境。

  韩庆警官介绍:“和外地出入境管理部门研讨交流时,他们都很羡慕上海,认为我们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很好。上海的出入境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籍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

  申请永居“绿卡”,上海8年1300多人圆梦

  一大早,德国籍海归张敏推掉了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重要会议,赶到浦东新区市民中心参加座谈会。尽管上海交大聘用自己任教的合同他已经拿到好几天了,但张敏觉得“好多疑问不弄个明白,还真没法在合同上签字”。

  张敏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是外籍海归回国后遭遇的典型样本。

  “我回国已经11年了,目前申办的上海市居住证B证为5年有效期。现在上海交大想聘我任教,但合同期为3年,如果我签订这份合同,还能申请5年期的上海市居住证B证吗?”

  “和国内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后,我能缴纳社会保险吗?”

  “我想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即中国绿卡,按照规定,要在211工程等重点高校任副高职务满4年。我曾在多所大学任教,这个经历可以累积计算吗?”

  “我的子女在德国上学,他们不回来,能随我申请5年期的长期居留吗?”

  针对张敏的疑问,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警官首先为现场的海归厘清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即俗称的绿卡)、上海市居住证B证这两个概念。

  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外事警官孙建萍介绍:“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从签证类别看是最高级别的,是全国性的政策,分十年期(18岁以上)和五年期(18岁以下)。持有永久居留证俗称‘绿卡’的外籍人士,在有效期内不用再申请中国签证。申请该证由当地公安局受理,公安部审核、审批。上海市居住证B证是地方性的制度,专门针对长期在沪的外籍和港澳台人士,最长5年期。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审核,上海市公安局签发。”

  显然,海归张敏的疑问大多数应该向人保局等部门咨询。尽管出入境管理局的警官指出,现行政策中有不少优惠条款可以帮助他获得更长时间的居留许可,但如果想获得更多的国民同等待遇,最好的办法仍是申请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

  舆论普遍认为申请中国永久居留的门槛过高。今年4月,中国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透露,自2004年中国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以来,截至2011年底,拿到《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仅为4752人。座谈会透露,上海有1600多位老外申请“绿卡”,其中1300余人如愿以偿,为全国最多。

  张敏期盼着这样的政策:如果连续多次成功续期上海市居住证B证,可以直接转为永久居留证。相关制度需完善,便利有限办理太折腾“我正在北京出差呢,酒店突然告诉我说,你不能再住了,你的签证还有一周就到期了。”澳大利亚籍海归李浩一手拿着护照,一手拿着上海市居住证B证,讲起了自己遇到的麻烦事。

  李浩2001年回到上海张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每次申请签证居留期都是三年,但是最近这次签证申请的是三年,批准的却只有一年。

  “我的护照有效期到2019年,没变更过,上海市居住证B证的有效期到2015年4月,但给我的签证只到2013年4月。”

  李浩“跑”续签的经历,听起来确让人觉得上气不接下气:“为了时间能衔接上,我先去给居住证B证续期,等拿完卡再去办签证续签。结果现在我B卡没到期,签证先到期了。”

  李浩对于这种经历感到十分厌倦 ,他觉得,“不管是恢复我的护照也好,或者能有机会申请永久居留也好,只要不用再为这事挠心、折腾。要不就固定五年一办,要不就给我一个永久居留,我也踏实。”

  一个外籍人士要在中国较长时间地停留,需要办理多少卡、证?这些卡、证又能提供多少的便利?以上海最为广泛的上海市居住证B证为例,尽管它功能很多,但它不是身份证明,所以在办理乘坐飞机安检、入住酒店、银行开户、银行贷款时,仍需要出示护照。

  座谈会后,李浩告诉记者:“我也不想那么麻烦去申诉或修改了。我就盼着这次到期以后,能把一家四口都申请成五年或十年的的长期居留,要不每年都要为这个事折腾一个月,如果三五年办一次,折腾一回还能克服,这次要一年就折腾一回,真受不。”

  申请牵涉多个职能部门,外籍“白玉兰”也麻烦

  2009年上海推出的七项出入境便利措施中规定:获得上海市“荣誉市民”、“白玉兰荣誉奖”或“白玉兰纪念奖”的外籍人员,可申请5年居留许可。即使如此,仍有获得这份崇高荣誉的外籍人士遇到出入境方面的麻烦。

  在座谈会上,来自上海浦南医院的一位负责人讲述了医院里一位日本籍“白玉兰奖”医生遇到的困境:“这位医生在中国已经工作、生活了十五年,2010年还入选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但是今年她的签证续签就遇到麻烦了。上海卫生部门对外籍医生在华短期行医许可关掉了一个口子,也没有解释原因,她拿不到行医许可。她的工作签证是一年一签,去年6月签下来的,现在这件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针对日籍“白玉兰”专家遇到的问题,出入境管理局的警官表示:“像这种情况就不是我们出入境管理部门一家能解决的了。根据规定,她作为外籍‘白玉兰’,可以获得5年期居留许可。但没有外籍人士行医许可,她长期居留也就没有意义了。”

  事实上,外籍人士在中国无论是想获得永居的绿卡还是只想住得长久一点,从来不只是一两个部门的事,人保局、商委、外办、科委、教委乃至卫生局,对某一类特定申请者来说,这些名字听上去和外籍人士想申办的事毫无关联的部门却往往也掌握着一枚决定性的印章。

  在各种外籍人士出入境便利条件中频繁出现的“高新技术企业”、“商品出口企业”等描述,申请时必须由商委、科委等部门出具认定书;未满十八周岁的子女在随主申请人一道申请永居绿卡时,语言水平必须由教委出具证明……这种横跨数个部门的搜集申请资料的经历,对于外籍人士来说并不容易。

  签证种类太少,绿卡门槛高待遇少

  “我本来有20多个志愿者老师,现在只剩下不到5个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市民中心英语沙龙的创办人袁孝伦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原来这个英语沙龙聘请海外退休教师义务为市民授课,但由于这些教师是志愿者身份,不能拿工作签证,他们也不会在中国投资、买房,所以签证时间都比较短,而且2次续签后必须离境。他感叹:“中国的签证种类太少了,如果有类似国外的志愿者签证就好了。”

  从事外国人签证工作20余年的柯卫警官一直还在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出入境和外交部只能给予外籍人士出入境便利,但是国民待遇谁来给?”他认为,公安部外交部着急,但是这是多个职能部门联合的问题,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国民待遇

  这涉及到教育、卫生、商务、社会保障等众多方面。 “上海一直在推动人才加快流动,负责医保、养老金等的各职能部门应该尽早介入。”

  在座谈会上,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顾家栋也留意到附着在外籍人士“绿卡”上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现象:“现在全国要求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也要缴纳社会保险,但社保中的养老、失业等内容外籍人士往往享受不到。很多老外不愿意交,他们认为个人缴纳部分应该可以带走,但是我们国家规定要等到十年后才能支取,这就造成他们两边缴纳、两边享受。”

  “华人回国有三找,找事业、找朋友,还要找好事做。”上海浦东新区市民中心、新区投资促进服务办公室社会合作处处长姚屹佳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新一代华人回国的三大诉求:需要立业、成家并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事业有成的同时还希望能投身社会公益。“新一代海归多、创业者多,这是浦东新区人才构成的特色之一,我们希望在市民中心这个平台上,为有关管理部门和这一群体提供交流的机会,完善公共服务,增强上海对高级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助推地方发展。”

  延伸阅读

  2012年1月,上海出入境管理局与上海市科委联合推出的延长在沪外籍高端科研、技术人才在华居留期限的6条优惠政策。

  由于社会知晓度不够,这六条非常有利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教学人员的优惠条件,推出半年来,仅有十来个人申请。在座谈会上,韩庆警官介绍了政策详情后,许多在座海归表示,这样好的政策,不应该是“睡美人”,应该广而告之,为上海吸引高端国际人才战略发挥作用。

  按照这个规定,获得市科委等部门认定的在沪外籍高端技术人才,便可以按聘期办理2-5年居留许可。而这需要符合六条标准中“1+2”,即前五条中的任意一条和第六条、第七条。

  规定的主要内容是:

  1. 在沪注册企业的外籍技术骨干

  2. 在沪注册的国家、省、部级科研机构科研带头人以及副高职称以上科研人员

  3. 在沪高等院校聘请的外籍学科带头人(无985、211高校限制)

  4. 对某一专业领域发展有重大贡献,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或受过国际学术奖励的带头外籍专家、学者或技术人员

  5. 主持过国家或上海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具有较为丰富的科研工程技术经验的外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

  6. 在沪企业年产值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7. 申请人年龄要参照本市外籍人员就业年龄规定

  记者在规定中发现,“在沪注册企业、技术骨干、科研带头人、重大贡献”等说法都很宽泛,对在沪高等院校也没有要求必须是985或211工程重点大学。韩庆警官在详细介绍了政策内容后指出:“运用好这个政策,很多外籍科研人员完全可以申请到较长时间的居留。希望大家能多了解我们的签证政策,为出入境和生活工作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中国“绿卡”与《居住证》B证

  “绿卡”是获得在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的合法身份证件;获得该资格的外国人,凭有效护照和"绿卡"出入中国国境,不必办理多次签证。但目前“绿卡”并未与市民待遇捆绑。

  上海市居住证B证,虽不是身份证件,但它记录持有人基本情况、居住地情况等人口管理需要的有关信息,是持有人在本市工作、居住并享受有关待遇的证明

  持有《居住证》B证的外国籍人员,可以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办理长期居留手续和与居留期限相同的多次出入境签证手续。

  持《居住证》B证人员子女,在语言适应期内(在国外生活5年以上,回国3年内),参加初中升高中考试,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

  已加入外国籍的留学人员(B证编号为L字打头的人员),持有B证可以免办《外国人就业证》以及《外国专家证》。

  持《居住证》B证人员可以凭有效身份证件和《居住证》B证办理电信开户手续。

  持《居住证》B证人员只要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和一定的信用担保就可以办理商业贷款。

  境外人士可以凭本人护照和上海市《居住证》B证,港、澳、台人士凭回乡证和《居住证》B证,到上海市交巡警总队,交验自有的驾驶证,经体检和相关知识考试合格后,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

  持《居住证》B证人员可以在本市贷款购房,但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时,需要进行公证。

  持《居住证》B证人员只要提交2年以上居住证明即可办理商业保险。

  持《居住证》B证人员可以以技术入股或者投资等方式创办企业;可以申请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参与科技项目招投标,申请科技人才计划资助或科技项目资助,申报科技奖励;经本市有管理权限的部门批准,可以以短期聘用、项目聘用等方式,接受行政机关聘用,提供相应的服务;可以参加本市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或考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执业(职业)资格登记。

  持《居住证》B证的境外人员,可以持税务凭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外汇管理指定的银行,将其在本市期间合法的人民币收入兑换成外汇,汇出境外。(陈丽伟)

满德利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