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新闻>大众教育普通新闻

高校毕业生真创业者仅1.94%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起步探索、发展实践、到如今的大力提倡,已经历了10个年头。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社会各方如何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

  日前出炉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创业绝对人数比例小,占1.94%,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二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有不少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三是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创业资金。报告认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政府、高校、产业三方携手进一步努力。

  受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委托,在沪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通过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7个各级地方政府部门、117所高校、15922名高校学生(包括部分已毕业学生)、30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这一报告。

  近半数创业者不满本企业状况

  调研显示,有创业经历的高校学生,大多数是在就读期间或毕业当年投入创业活动。

  创业者中,从事社会服务业的最多,比例达到34.63%;其次是制造业13.27%,金融、保险业12.9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2.94%等。虽然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行业不少,但其中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即创业项目中拥有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创业者,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

  在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中,22.98%“经营状况良好,健康发展”,31.39%“收支基本平衡,平稳经营”,24.92%的创业者考虑改变经营项目或歇业,20.71%已经停止经营。将近半数的创业者对自己创办的企业状况感到不满意。

  除了盈利,创业动机还有自我实现

  在受访的高校学生中,65.88%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10.31%表示反对,认为浪费学习时间,得不偿失。针对没有创业经历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的创业热情比较高涨,约75.22%被调查者选择了“一定要自己创立事业”或“如果有机会就创业”。这也说明创业的理念已经在高校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整体创业热情较高。就读或毕业于沪京浙苏粤等地高校的毕业生创业人数远大于其它省份,其中沪上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居各省市“榜首”。一方面有地方经济因素的推动;另一方面这些地区高校密集,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促进了毕业生创业。

  在有计划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受访者中,44.13%的人创业是为了赚钱;31.79%的人选择“挑战自我,实现梦想”;选择“缓解就业压力”的人数是10%,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并非因为就业压力过大和竞争激烈而被迫选择自主创业。

  在“影响创业成败因素”的调研中,选择自身能力、资金条件、市场环境的比例均超过三成。

  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三大“软肋”

  调查显示,有12.5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几乎没有创业教育;有8%不了解自己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有39.56%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占12.23%。

  高校创业教育有哪些“软肋”?

  专家分析,其一,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创业课程多是引进自国外的教育体系,而且零碎,未针对中国文化、学校特色进行系统地研究和修订。创业课程的内容以知识传授为主,实践环节薄弱。

  其二,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受众面很窄。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虽然教育部已连续举办了几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500多名,但这对国内1000多所高校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其三,高校保障创业教育制度不健全。大多数学校没有对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很多学校缺少体验创业的基地和场所。

  推动大学生创业需多方携手

  在调查基础上,专家认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政府、高校、产业三方携手。

  调查显示,93.49%的政府部门表示“已经或正在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82.38%的地方制定了相关规定,保证毕业生创业投资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只有3.12%的高校学生认为所在地的创业扶持体系已经较为完善;认为自主创业促进体系的运营管理机制上存在缺陷的有31.38%。

  专家建议,高校创业教育应实施分层,即面对全体学生,采用普及型创业教育;面对在校期间就有意创业的同学,采用专业型创业教育。国外一些高校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也值得借鉴。如,美国百森商学院把创业课程分为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五部分,还增设“虚拟创业”环节。

  产业应成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助推器。企业特别是风险投资企业,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支持、风险资金支持、关键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高创业成功率。

张敏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