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新闻>大众教育普通新闻

天下杂谈:删除鲁迅作品是数典忘祖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再次引起争议——人们发现《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纷纷不见,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

  学生普遍认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这是有关方面决定减少鲁迅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说,时下中学校园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这样的理由不禁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试问,如果一切都以孩子的喜好为依归,那还要教育干什么,连学校都应取消,让他们终日打游戏、上网、听流行歌曲,岂不更皆大欢喜?语文教材中选什么作品,主要应看其思想和文学价值,而不能一味迎合孩子们的口味。更何况,如果“生涩难懂”就应该删除,那么请问《诗经》好懂吗?《楚辞》、《离骚》好懂吗?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又如何呢?把这些一概删除,语文教材里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说鲁迅的作品与“时代发展有隔阂”,是决定将其部分作品删除的另一个原因,但这个理由无疑更令人费解。想我中华悠悠五千年文明史,与当今这个市场和消费主义时代完全水乳交融、毫无隔膜的时代又有几何?英国的学生都要学习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比之今日英国如何?德国学生都要学习歌德,歌德时代的德国比之今日德国如何?俄罗斯学生都要学习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时代的俄罗斯比之今日的俄罗斯又如何?

  鲁迅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具有超越时空的敏锐度和洞察力。在这次被删除的《药》中,鲁迅就对人们的麻木冷漠和看客心理做了一针见血的揭露。看客的特点在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尚未触及自己切身利益,便理所当然的认为与己无关,需要做的只是围观而已,然后还可以收获一些无聊至极供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鲁迅深刻地揭示说,“有看客就有变戏法的,有变戏法的就一定有看客。变戏法的获得的是利益,而看客获得的只是无聊,甚至连简单的快感也随着戏法的结束便荡然无存。”

  鲁迅对“看客”的揭露与批判在今天有没有过时呢?显然没有。试看今日社会大舞台,一会儿“听证”,一会儿“接轨”,一会儿又“攻坚”,真可谓好戏连连,而结局却不外乎价格涨了,福利没了,工作丢了。在这个过程中,固然有少数谔谔之士,但大多数人,无非只是看客而已。如今在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除了制度建设尚未完善之外,难道就没有国民性的原因吗?只要中国人一天不能彻底洗刷掉国民性中的劣性因素,展现出自立、自为的精神面貌,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就一天也不会过时。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学教材删除鲁迅作品,不过是一场数典忘祖的闹剧罢了。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诚哉此言,悲哉此言!

张敏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