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是否杰出的唯一标准,是看其是否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高质量科研成果和卓越的学术成就。”
近日,《2008(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正式发布,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在谈及评价标准时,做出上述表示。
这份新近出炉的研究报告都有哪些发现呢?
一流大学必然有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
报告显示,共有全国10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等单位的868位学者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其中高校入选的学者最多,约占总数的70%以上,可见高校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其次是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入选的学者人数最多,有203人,约占总数的23.4%。中国社科院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端人才密集度最高的机构。
北京大学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学者有83人,高居全国高校首位,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师资最为雄厚的大学,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杰出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有49人,位居第二;复旦大学有36人,位居第三。其后有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
哈佛、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昭示,一流大学必然有一流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本次入选学者人数在5人以上的高校有 25所高校,基本上均是我国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或专业性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分析指出,值得关注的是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传统理工科高校在经济、管理和法学等领域实现突破,入选杰出学者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女性杰出学者远少于男性
报告还公布入选学者的性别、民族和姓氏等构成情况,结果显示,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学者中,女性学者只占极少数,仅有44人,约占总数的5.1%,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课题组咨询专家、浙江师范大学刘尧教授分析说,原因在于男女的社会分工和角色不同,男女的追求和感受幸福的基点不同。女性人文社会科学家主要分布在法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门类。
在入选学者中,汉族学者840人,少数民族学者28人,约占总数的3.23%。其中28名少数民族学者来自8个少数民族,约占我国少数民族总数的14.6%。
人才成长提速,33岁王钦成为“中国最年轻经济学家”
报告显示,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868位学者出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951年~1960年、1941年~1950年、1931年~1940年和1921年~1930年四个时段。其中入选学者中有17.7%学者已经过世。
1951年~1960年出生的学者人数最多,有203人,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生力军。1961年以后出生的青年学者也较多,有77人,约占总数的9%左右。其中,1975年出生的中国社科院学者王钦博士是入选学者中最年轻的一位,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经济学家”,北京理工大学刘芳副教授是“中国最年轻女文学家”。可见,改革开放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专家王凌峰博士指出,在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培养方面综合性大学优势明显,毕业于理工科大学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人数相对较少。此外,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明显的特色型大学也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这充分说明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需要较长的历史积淀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此外,特色型大学也可以通过在某一以及相关领域深耕细作,谋得一席之地。
苏浙湘鲁沪堪称“人文社会科学家的摇篮”
此次调查显示,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868位学者出生在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区市。其中江苏出生的学者人数最多,有132人,高居全国各省市首位;浙江出生的有85人,位居第二;湖南出生的有67人,位居第三。江苏、浙江、湖南、山东、上海出生的学者合计有412人约占总数的47.5%,将其他省市远远抛其后,堪称“人文社会科学家的摇篮”。其后有湖北、辽宁、四川等省。
从入选学者的出生地区分布看,入选者不一定都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如湖南、湖北入选者是广东、福建的两倍多。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决定入选者分布的第一位因素是地区历史上的人文积淀厚度,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都是我国历史上文人名家辈出之地;第二位因素才是经济发达程度。
林毅夫媒体曝光率最高,北京经济学家成主流
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专职学者中,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学者是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媒体报道的数高达7.5万篇,遥遥领先其他学者,成为我国最受媒体关注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吴敬琏居第二;王蒙居第三。媒体曝光率较高的还有樊纲、厉以宁、钱颖一、张维迎、吴晓求、余永定等学者。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前二十位学者除复旦大学的葛剑雄外,其余学者均在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工作。
报告指出,入选学者及其分布领域的关注度跟我国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重点和热点有关。蔡言厚教授指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拉开了探索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序幕,经济学日益成为显学,经济学家也相应受到高度关注,成为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学者群体;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法学家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媒体曝光率也较高;而文学家受到关注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建议国家尽快整合资源,建立国家级的文科荣誉奖励
蔡言厚教授告诉记者,自2002年课题组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研究工作开始,就想方设法扭转大学评价、学科评估中存在的严重的“重理轻文”问题。2006年课题组着手开展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的遴选工作,在经过内部充分讨论、外部多方征求意见基础上,最终确定了现在的遴选评价标准,也是遏制大学评价中重理轻文的一种尝试。
一些较高知名度学者没有入选“2008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如《百家讲坛》造就的“学术明星”易中天、于丹等,如中国著名法学家钱端升、江平教授,经济学家孙冶方、茅于轼、张培刚教授,历史学家文怀沙,管理学家周三多、苏东水教授,哲学家邢贲思、蒙培元、汤一介,教育学家朱小蔓等等。
蔡教授分析说,此次遴选采用成果评价仅有国家社会基金奖和高校社科优秀奖的重大奖励成果,而一些在某学科领域内较有影响力的基金奖因为奖项太多,加上没有分出等级等原因而没有被采纳。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存在缺陷亟待改进。因此,课题组建议国家尽快整合资源、建立国家级的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制度,以提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奖励表彰的质量、效果、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控制和调整单个学科设立内部奖项的数量,提高各奖项的质量,并规范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单个学科群的国家级荣誉奖励的数量和标准,宁缺毋滥。 本报记者 李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