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新闻>大众教育重磅新闻

调查称85%大学生认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是成功者

    85%大学生认为乐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是成功者

    88.1%大学生表示大学教师对自己一生都有影响;

    62.1%的人认为大学教师做课题不该优先于教书育人

    “大学体育课选修健美操的女生有两种,一种是花枝招展的美女,一种就是像我这样不起眼的胖女孩儿。”暨南大学2008届毕业生吴奕说。这门在很多同学看来可有可无的课程,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和教师这个职业。

    “我手脚不灵活,但是体育老师总是鼓励我。”到临近期末自编操分组比赛的时候,吴奕和两个同样不起眼的女生组成了一个团队。比赛当天,其他团队都穿着漂亮的健美操服装,吴奕和队友却只敢穿宽大的校服。“但令所有人瞠目的是,我们获得了最高分!”吴奕一直记得当时的激动心情,“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给她们打最高分吗?因为她们虽然不是表现最好的,但是她们是最努力的!’”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3129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中,88.1%的人表示,大学教师对自己一生都有影响,其中16.9%的人表示“影响很大”。

    77.3%的人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做到平等公正,不以成绩优劣或家庭背景区别对待学生

    不久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刘海峰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学教师不是蜡烛”的文章。他认为,大学教师不仅仅只是奉献,还可以在教书育人中获得快乐。“对有理想的大学教师来说,从事大学教职是一种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获得成就的生存方式。”

    调查显示,77.3%的人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做到平等公正,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优劣或家庭背景区别对待学生;73.7%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富有人格魅力;72.0%的人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对学生有责任心,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学生。

    “他,不以善小而不为,毫无矫揉造作之情,此举简单、自然而纯真,让众多已对社会、对当今大学生公共道德失去信心的人,似乎又收获了些什么……”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范忠信写给一位普通学生的亲笔信。

    2005年6月19日,当时还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二学生的刘冰在上课路上,看到一袋早点食品被来往车辆辗压、行人践踏。刘冰随手捡起,扔进了垃圾桶。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被路过的范忠信捕捉到了。几天后,他托人将这封题为“贤哉学子”的亲笔信交到了刘冰手中。“那封信的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到范教授对教书育人的激情,只有真正乐业的教师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并将那分激情传递下去。”刘冰说。

    调查中,85.0%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就应该以教书育人为乐,乐业的教师才是成功者。

    “我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做朋友我感到十分幸福,从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咏梅很受同学的欢迎。有一次,她修产假不能上课,学院排课时忘记把授课教师的名字做修改。“后来有些学生跟我说:‘王老师,大家本来都抱着看美女老师的好心情去选了您的课,结果第一节课满怀期待地等来了一位很健硕的男教师,一教室的人都笑翻了。’我听了也很开心,觉得这是学生对我工作的鼓励。”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英桃看来,教师就应该成为“绿叶”,并享受做“绿叶”的快乐。在北外的网络论坛上,常常会有学生留言力挺她的课。“获得学生的肯定,我当然很高兴。但我最高兴的还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就如同我的老师在看到我幸福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样,他也会感到自豪。”

    1986年,学生时代的李英桃家里条件不好,她的导师,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宏毅,拿出了自己本就不多的粮票,让她买点大米带回家里。“此后,张老师会不时地给我一些东西,补给我的生活。我能感觉到,他因为能帮上我非常快乐。”

    “海归教师”不及“本土教师”?

    采访中,不少大学生表示“现在的教师只忙于做课题,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今师生关系更功利化了”,“老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调查显示,40.9%的大学生对当下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太满意”,50.4%的人觉得“一般”,仅6.7%的人表示“满意”。

    北京某高校在读研究生小王告诉记者,有些老师上课会“尽情使用专业词汇”,很多词汇学生都听不懂,“有炫技之嫌”,甚至有时候下课铃一响,老师就夺门而出,不见踪影。“我们也很想问问题,但一堂课下来,不懂的地方太多,就懒得去问了。我很怀念高中的老师,很认真仔细,和学生的关系也很亲密。”

    调查显示,70.4%的人认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听懂课程内容,而不是自说自话;72.6%的人认为教师上课应该声情并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86.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能给教学生前沿知识和观念,拓宽学生眼界;56.2%的人认为教师应严于律己;39.1%的人认为,教师首先应该科研水平突出,学术成就出色。

    “绞尽脑汁让学生喜欢授课内容并明白授课内容,是教师的责任。”王咏梅说,她教授的审计学课程如果只依靠书本,学生很难抓住课程精髓,需要平时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搜集审计实践的经典案例和故事,从故事中抽丝剥茧,再结合理论进行验证,就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不过,当下大学教师水平确实参差不齐。”王咏梅说,2001年起,高校教师的收入有了一次明显的提高,尤其是经济类、法律类、公共关系类这样的热门学科。一些有学术资源又喜欢投机的人把这个信号当成牟利的手段,研究经费、国外基金和国家拨款成了他们抢夺的资源,使他们开始追逐名利,不务正业。

    调查显示,62.1%的人认为大学教师首先应教书育人,然后才是做课题、申请项目。

    此次调查中,还有大学生留言表示,当下国内盛行的引入“海归教师”的做法,成效并没有想象中的明显,一些“海归教师”甚至不及“本土教师”会讲课。

    调查显示,21.9%的人觉得“海归教师”在某些方面比“本土教师”有优势,但差距不大;12.8%的人认为两者水平差不多;但更多的人(42.2%)认为孰优孰劣要因人而异;7.7%的人认为“海归教师”的优势很大;4.6%的人认为“本土教师”比“海归教师”做得更好。

    “片面地说‘海归老师’不会讲课是不负责任的,我的海归同事当中,获得学生认可、得到学校教学标兵奖的老师也有很多。”拥有美国匹兹堡大学会计系博士学位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罗炜说,美国大学课程的设置非常有系统性,教学配套的设施和材料都很丰富,而不是只有一本教材和一份讲义。“海归教师”会帮助国内的课程设置渐渐跟上国际先进的步伐。

    但罗炜坦言,“海归教师”也存在问题和挑战。国外的研究发现,一个研究型学生转变为合格的教师大概需要六到七年时间。作为教师,不仅要致力于自己懂,还要考虑如何将知识转变为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而让别人懂的过程会比自己弄懂更艰难,需要长期的训练。

    “我们希望学生能给我们一些时间,因为学习和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海归教师’可能对国内情况了解不够,上课时不能贴合国内特色,但我们会花时间去学习、了解,尽快本土化。”罗炜说。

    (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陈彦青)

杨凯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