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新闻>大众教育重磅新闻

弟子追忆大师晚年二三事

“  老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季羡林弟子钱文忠忆恩师晚年二三事

  新华网上海7月11日电(记者许晓青 肖春飞)“老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季羡林弟子、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11日通过电话向新华社记者回忆起季羡林先生晚年的学术生活。

  国学大师季羡林11日上午在北京辞世,在京录制《百家讲坛》电视节目的钱文忠难掩哀痛之情。他说:“我对先生为人处事的景仰,都已融入了之前所写的一些回忆文章中。”

  钱文忠说,老人在人生最后时刻仍惦念着弘扬国学,“真是争分夺秒,以拼命的态度抢回失去的时光。”

  得知先生辞世消息,钱文忠立即停止一切工作,赶往北京301医院。“大家心里都很乱,先生的后事处理也相当繁忙,对于方方面面的关心,由衷感谢。”他说。

  钱文忠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11日,钱文忠在题为《哀告》的博客中写道:就在7月10日下午,季羡林先生还曾用毛笔为有关方面题写“弘扬国学,世界和谐”、“臧克家故居”等。其中,包括为汶川震区某学校题写了“抗震救灾,发扬中国优秀传统”。

  在季羡林弟子看来,老人在一个极其冷僻的文史专业领域里始终甘耐寂寞。钱文忠认为,老人的“看家本领”乃是以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梵文、巴利文等,进而试图解决印欧语言学和佛教史上的一些重大难题。

  “用在先生身上的形容词,最合适的大概还是‘纯粹’和‘平淡’。”今年43岁的钱文忠是季羡林先生年逾七旬后所收的北大燕园弟子之一。在钱文忠眼中,季羡林“既是长者,也是学者”。

   钱文忠目睹过季羡林对前辈学者冯友兰、朱光潜、王力、陈岱孙等毕恭毕敬。而对学界的年轻新秀,季羡林则不仅帮助修改文章,并热心举荐提携。钱文忠忆及恩师曾“登门请学生去吃饭”等细节,至今令后辈难以忘怀。

  在一篇博客中,钱文忠回忆道:季先生平时穿着极其朴素,经常会被人看成是学校里的老工人。不止一次,季先生会被来报到的新学生叫住,替他们看行李。季先生每次都原地不动地替他们看守。这些学生两三天以后就会在北大的迎新会上,看见季先生坐在主席台上。

  2007年至今,钱文忠通过近40篇博客披露了其所见所闻的季羡林晚年生活的一些细节。据了解,季羡林曾公开表示,希望给自己摘掉诸如“学术泰斗”、“国学大师”和“国宝”之类的“帽子”。

  据钱文忠介绍,在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中,季羡林正在酝酿提出“大国学”的概念。“老人家认为,我们应该用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包括全中华56个民族的文化财富,特别是藏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还应包括历代中国人向世界学习的文化成果。”

  季羡林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文科一级教授中硕果仅存者之一。而今季老驾鹤,沪上历史学界多位学者也向记者表示,季老的逝世,或将激发学术界对学术坚持、人文关怀等话题的深入探讨。

  “作为一名学者,老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据钱文忠介绍,季羡林先生近来正在酝酿提出“大国学”的概念。

  “老人家认为,我们应该用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包括全中华56个民族的文化财富,比如,特别是藏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还应包括历代中国人向世界学习的文化成果。”钱文忠说。

  据钱文忠透露,最近几个月来,季羡林先生一直在其子季承的照顾陪伴之下,老人的心情非常愉快,胃口很好,仍然酷爱吃胡萝卜羊肉饺子。据了解,季羡林前不久在接受一档电视采访时,思路极其清晰、逻辑极其严密地对着镜头,连续说了半个多小时。用季羡林先生自己的话说:“这半年来,非常愉快。”

张敏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