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发布《2009年上半年职场薪酬报告》。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毕业生起薪点有所下降。(新华网8月17日)
在整个社会背景下,对2009年毕业生起薪点下降进行审视,或许不值得奇怪,因为大学生薪酬一路走低几乎成了一种常态,甚至还出现了“零薪水”就业、“大学生工薪等同小保姆”的怪象。有调查显示,2003年高校毕业生起薪仅相当于2002年平均水平的60%左右,2004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仅相当于2003年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其中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50%以上。但是,若放在人力资本和社会流动的角度进行省察,在笔者看来,问题并不仅仅止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那么简单。
2009年毕业生起薪点下降背离了公众的教育期待。根据公众对教育投资的热情和对教育预期的希冀,可以管窥毕业生起薪点下降对个体、公众乃至社会的影响。关注点有四:第一,毕业生起薪点下降是否与高学费相适应?第二,毕业生起薪点下降是否满足了公众的教育投资期待?第三,毕业生起薪点下降能否进一步激发公众对教育投资的热情?第四,需要多少年才能达到教育投资回报平衡点?按目前的起薪水平,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投资,这是教育投资者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存量’。这种‘存量’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曾对美国社会分层进行实证研究,他们向35000名20一60岁的男人发出调查表,问“是什么决定着一个儿子能否取得比他父亲更高的社会地位?”从27000份回答中,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最重要的是儿子接收教育的程度。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千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踏人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毕业生起薪点下降,在笔者看来,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
一般来说,通过高等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谋求更好的职业,获得更高的收人、更多的权力和更好的声望。虽然接收高等教育的人不是都能谋得好职业,但至少是大多数人获得较好职业的最重要的依据与凭证,是个人未来职业和收人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毕业生起薪点下降带给我们的忧虑就不单单是个金钱问题,而且是个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
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是否有效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职业地位都要高些,挣钱要多些。即使那些家境一样,考试成绩相同,开始做同样工作的人,到头来大学毕业生也比高中毕业生所达到的工作地位要高得多。因此,毕业生起薪点下降,在笔者看来,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其恶化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与之相伴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社会理性,合理地处置和公平对待大学生就业薪酬水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