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手机查看
我国乡村发展进入全面振兴阶段,在不断增加传统要素投入的同时,必须要发挥中国特色“全要素效能”的作用。
一、“全要素效能”的含义
经济学理论认为,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并非总计的经济增长都能从有形的要素投入增长中得到解释,总存在一个无法归因于有形要素投入增长的经济增长“额外值”,这种“额外值”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来源可归纳为知识、教育、技术、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的改善。引申论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总计的发展效率、效果、效益即发展效能也并非都能具体化地归因于某些有形的发展支撑要素,也会存在一个难以具体归因的“额外值”,这个“额外值”可称为“全要素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发展取得历史性巨大成就,主要原因是将人、财、物、技术等要素投入作为基本保障和支撑。例如,各级财政及社会资本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逐步增加。2012年至2020年,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参与决胜脱贫攻坚和促进乡村振兴。现代科技、现代机械设备及科技人才投入日益增加。2020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近55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村户等。但在这些要素贡献之上还存在一个巨大成效“额外值”,即中国特色“全要素效能”。
中国特色“全要素效能”来源于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优势及其逻辑下的衍生途径和举措,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具有的,也是我国乡村发展短期取得巨大成效的根本原因。正是这样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才能使我国乡村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才能有明确的发展思路、一以贯之的总体目标、有计划的阶段性目标;才能在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基础上凝聚起全党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发展。
二、强化“全要素效能”的途径
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政府主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关大局和全局、当下和长远,极具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建立健全党领导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工作制度,完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尤其乡村基层党组织要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把握好正确政治方向,把控好底线红线,统筹好全局和局部,谋划好当下和长远,汇聚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障。同时,各级政府要在制定科学规划、破除要素瓶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快产业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二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民主体地位。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为根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政府主导下亿万农民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建立起来的,符合农业农村发展特点,符合我国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制度保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创新和完善,如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完善土地承包权权能、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同时,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村庄(社区)“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作用、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和健全相关制度规定、强化政策引导扶持、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加强农民综合素质培训和能力提升等,为农民主体地位提供多元保障。
三要坚持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也涉及各级党委及基层党组织、各级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农民及其合作组织、社会化和市场化组织等多元主体,还涉及统筹推进城乡各项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等,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科学规划业已完成,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发展阶段、重点任务等都已明确,制度框架、政策体系等基本建立。各地各级尤其乡镇(街道)、村庄(社区)要把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落到实处,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发展阶段及发展措施等,因地制宜制定科学规划。规划要充分体现多元化主体愿景,除聘请专门规划机构和专家外,党委政府、乡村基层组织及农民、其他乡村振兴参与主体等都要参与其中。规划要强调科学性、注重长远性、区分层次性、强化系统性、突出统筹性,尤其村庄(社区)的规划要充分尊重和听取村庄(社区)基层组织、农民意见建议。
四要坚持系统性和集成性改革创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创新贯穿于乡村发展过程,包括建立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改革创新乡村治理体制制度、通过推行农业产业化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系统性调整农业结构及根本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等,对推动乡村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当前很多局部改革创新试点已经完成,很多改革创新形式已经成型和成熟,必然且必须推动各项改革创新由“局部试点”向“全面推开”转化、由“多点推进”向“集成突破”转化。因此,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组织性、统一性、统筹性、协调性等优势,以系统思维、集成观点和统筹方法,全面深化乡村改革创新。要把乡村发展置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总体框架之下,紧紧围绕乡村发展短板弱项,统筹考虑、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各项改革创新。要把乡村改革创新与城乡融合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农业、农民、农村现代化领域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乡村物质文明建设领域改革创新与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乡村组织、制度建设领域改革创新与乡村发展能力建设领域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乡村经济发展改革创新与乡村治理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等,增强改革创新的系统性、集成性和有效性。
五要坚持多主体聚合、城乡资源统合和多机制复合。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最广泛最深厚基础、最大潜力后劲依然在农村。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突出优势,凝聚全社会力量、统合运用城乡资源,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在建立健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花力气。要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及基层党组织领导机制、各级政府主导机制、村庄(社区)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作用机制、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加快构建系统化、耦合化、科学化的多元化主体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利益指向有机统一机制以及多元化主体渗透复合机制、沟通协商机制、协同合作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发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城乡信息等资源共享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等,构建起全面系统、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乡村发展机制,有效实现多元化主体、全社会资源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功能整合、作用集成和效果提升。
〔本文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创新工程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逻辑与有效途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