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手机查看
君子人格是先秦儒家最为人所熟知且最有影响力的理想人格,君子与小人更是先秦诸子中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代表。时至今日,君子作为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具体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典范。
君子并非一开始就是“道德之称”。就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君子”经历了一个由专指少数身居高位者到上下人等都可用的“道德通称”的漫长蜕变过程。
“君子”一词不见于甲骨文,但甲骨文中有“君”字,学者们多认为甲骨文中“君”原是指商王身边地位尊崇的官员。由于“子”含义丰富,且相关史料欠缺,对于单音词“君”与“子”如何演变为专指少数身居高位者的双音词“君子”,目前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解释。
“君子”在《易·卦爻辞》《诗经》中开始大量出现,并且逐渐产生不同的意涵。《易·卦爻辞》多次出现“君子”与“小人”对举的情形,其中有6例“君子”“小人”对举,显然是以社会地位的高下来区分身份,“君子”指处于上位的贵族男子,“小人”指处于被役使地位的平民。在这些语境中,君子之“德”也开始受到重视。例如《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为君子整日强健振作,自强不息,努力不已,到了夜晚仍是时时警惕、自我反省。九三爻位于内卦的最高位,属阳,象征君子以纯阳至健至刚的乾德自期,思虑忧患而警觉预防。又如《易·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意指谦逊君子爬山涉水,一路畅通无阻,吉。这些都是对君子行为、道德的肯定。或许,在西周的贵族统治者看来,“尊贵”与“有地位”的君子同时也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在较早出现“君子”一词的典籍中,同时对君子提出了若干道德品行方面的要求。
到了《诗经》中,“君子”涵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大抵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人君或在位者,如《小雅·桑扈》:“君子乐胥,万邦之屏障”;二是指有德之在位者,如《国风·淇澳》:“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三是由有位者引申出的其他称呼,如《小雅·出车》:“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中君子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尊称。《小雅·瓠叶》:“君子有酒,酌言尝之”,君子当是宾客对主人的敬称。这些应是“君子”词义的又一次引申,引申的出发点还是“尊贵”与“官位”。所以,学者们一般认为《诗经》的君子仍以“有位者”为主,尚未有纯粹“有德者”的情形。不过,指称贵族统治者的一类中,出现了要求君子应有德行的内容。如《国风·伐檀》是伐木者之歌,伐木者在劳作时想到剥削者不劳而获,愤怒之下进行责问,是对剥削者道德缺乏的讽刺。这表明,此时君子的主要含义只是“在位的统治者”,原本含有的“尊贵”“尊崇”之意已经开始淡化。由此可见,君子已经由单纯的贵族身份之位,慢慢演变为有位之官员,并且加入了德的内涵,表现出当时人们期许统治阶层不只是有位者,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成为德位兼备之人。
“君子”逐渐从身份地位的概念到获得道德品质的内涵,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虽在孔子之前早已开始,但却完成于孔子。在《论语》中,“君子”概念共出现107次,其中与“小人”对举者19次,如《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就其用法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专指有位者,如《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意指做官的学习了,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听指挥;二是专指有德者,如《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也是君子;三是指兼有德有位者,如《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意思是说,子产有四种行为合于君子之道:容颜态度庄严恭敬,对待君上负责认真,教养人民有恩惠,役使人民合于道理。从《论语》中的这些用法分类来看,很明显,“有位与否”已经不再是判断君子的标准,“有德”才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亦是“君子”概念的关键内涵。
春秋时期,周天子与诸侯间因血缘而生的自然之情日渐消失,爵禄之位成为诸侯失德而争利的主要诱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孔子对周代以来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怀疑:礼呀礼呀,仅仅是指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仅仅是指钟鼓之类的乐器吗?他希望以“摄礼归仁”的主张,重新找回宗法礼制下血缘远近关系之“位”所深藏的周初敬天之德。因此,在《论语》中,孔子淡化了君子概念中“位”的爵禄之意,转而寻求精神修养的内涵——“德”。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解释什么是君子时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子罕》中也有几乎相同的记载: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不过是将仁者不忧与知者不惑的次序对调而已。这两章都是孔子从“君子道”告知发问者,一个品德良好的君子所能达到的三种修养境界,一是具有仁德,故能不忧虑;二是具有智慧,故能不迷惑;三是具有勇气,故能无所畏惧。在这里,孔子归纳出了作为君子人格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仁”“知”“勇”。而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正是孔子对君子“人格境界”最生动、最形象也是最全面的表述。
孔子对“君子”一词的创造性诠释,打破了宗法制度下贵族与平民的阶级隔阂。“有德”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后,君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上位者,而是可亲又可敬的典范。“君子”概念所强调的德行内涵,意味着人的价值不再由先天的身份地位来决定,而是以后天的道德修养重新界定。由此可知,德行内涵是把握“君子”概念的核心要素,也是先秦文化高度精神自觉的表现。至此,君子正式被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典型且被具体、具象地加以规范,君子之风也随之被儒家大力倡导。
春秋战国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也被人们冠以“君子”之名,成为人们推崇和效法的对象,他们的担当精神、家国情怀、仁爱思想、向善追求,引导和规范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培植和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今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君子文化理应也必将谱写出新的历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