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理论版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底色 ——以邹平市为例

2024

/ 11/05
来源:

作者:

手机查看

  □ 张希玲 杨 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多次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仅是上级的任务和要求,更是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时间跨度长。邹平市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环境明显得到改善,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邹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现状

  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邹平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围绕农村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五化”工作,统筹抓好农村改厕、污水治理、清洁村庄打造等工作,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各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93个,其中,五星级村庄达到30%。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广。

  强化“三个精准”,实现纵深推进。一是精准建网,抓好统筹协调。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双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负责一线工作,建立由市、镇(街)、管区、村四级联动的管理网格,全面部署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协调各方工作。二是精准履责,凝聚工作合力。实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包负责制,形成“镇(街)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干部包社区,机关干部包村,党员、村民代表包街包户”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通过压实各级责任将整治工作落实落细。三是精准督考,树立鲜明导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考核、督导、奖励等方式相结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推进。

  突出“三力提质”,持续优化环境。一是突出典型示范,增强带动力。通过片区化推进示范带动提升,按照“以点带面,扩面成片,连片成带”的思路打造示范区,构建有地域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新格局。二是突出细节打造,增强影响力。聚焦宅边、路边、村边等零散空地的清洁工作,鼓励将清理出的零散空地进行美化绿化,把乡村治理中的整合资源、破除陋习等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效结合,并利用空余闲地建设微型广场、小花园、小菜园等,美化村庄环境。三是突出工作特色,增强创新力。出台《邹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星级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村庄星级评定标准、管理办法及结果运用等制度,创新实施村庄星级化管理。为有效解决垃圾桶管理中出现的脏、乱、差问题,开创“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桶定点集中、清运车集中清运”的集中清理模式,“撤桶并点+上门收集+集中清运”垃圾收运模式实现全覆盖。

  深化“三个融合”,提升治理效能。一是与绿色农业相结合。以建设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实现水肥药减量、绿色可循环。发挥项目带动,落实网格监管,规范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体系。二是与强村富民相结合。在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发展品牌农业、设施农业等富民产业,让改善人居环境与强村富民同频共振。三是与群众参与相结合。通过宣传栏、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线下线上多元宣传方式,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宣传推广,提升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将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写进村规民约,对群众进行具体化引导,激发群众爱护环境的内生动力,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维护乡村人居环境;根据村民意愿确定环境整治内容、整治次序和整治标准,采用民主化工作方式,建立村民集体决策、政府引导支持的共建共享机制,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效能。

  二、邹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实困境

  邹平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虽有改善,但与群众期盼和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财政资金需要进一步倾斜。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虽然每年都有专项配套资金,但与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绝大多数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拨款、村集体和村民自筹,对政府资金依赖性强且资金来源渠道分散、使用方式相对单一,结构性投资缺口较大,导致镇(街)、村工作积极性不高。

  部门协同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横向看,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部门多,各职能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实施的项目因规划、批复、建设周期等因素,难以统一协调。从纵向看,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各镇(街道)往往以村(社区)为单位进行,在连村、连片、连线以及总体关联性方面,缺少统筹考虑,在治理内容和时序上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前瞻性。

  群众参与需进一步科学引导。村民卫生习惯仍需要依靠宣传教育及村规民约等非强制性约束,导致部分村庄卫生问题时有反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仍然存在“上热下冷”现象,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情况,“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生产生活习惯、转变思想观念的任务依然艰巨。

  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常态长效。尚未形成制度健全、经费充足、督查有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整体推进工作常态化不足。比如,在落实农民主体责任上有缺位,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的措施不够有力,环境治理制度不够健全,考核奖惩落实还不到位。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优化路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在治理模式、工作机制、基础投入、群众参与等方面下功夫。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基层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具体工作中,利用农村“民主议政日”“主题党日”等载体,有效凝聚共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关键核心作用,形成党建引领,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式。突出职能优势,建立绿色发展理念与干部绩效考核工作之间的挂钩机制,统筹协调好环保、国土、水利等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建立政府与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

  注重理顺工作机制,夯实制度基础。坚持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市场参与相结合,明确主体责任和部门协作机制,科学建章立制,完善保障措施。突出规划指引作用,加大人居环境治理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结合力度,努力实现“多规融合、多规合一”。制定时间表、任务书、作战图,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支队伍管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根管子排到底”。完善考核机制和监察监督机制,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有力改善。

  持续强化工作保障,扩展资金来源。强化资金保障,继续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能人等资源。完善配套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市场化模式,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和民间工商资本等投向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补齐力量短板,加大农村环境治理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实力量配备,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坚持突出治理重点,实现精准整治。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谋划布设项目,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分类治理,全面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乡村要进一步精细管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重点骨干项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推进环境全域治理工作。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将粪便处理与高效生态农业相结合,实现变废为宝、有效利用。加强农用薄膜管理,建立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全链条监督管理机制,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农用薄膜的利用水平,推进绿色发展。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参与度。丰富宣传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报刊、网络、微信平台等媒介,发动乡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扶贫包村干部,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农村人居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认识水平。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鼓励村民全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过程,支持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突出保护农民权利,增强农民对人居环境情况的认知度,保障村民享有充分的话语权、知情权,并自觉接受村民及全社会监督。

  (张希玲系中共邹平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杨柳系中共邹平市委党校教师。本文是2024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4-SKGH-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