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首页->房产  

 

“圈地潮”很可能会导致房地产业畸形膨胀
记者陈芳 沈虹冰 李自良
来源:     2009-08-03

  占地从几千亩到上万亩,投资动辄几亿甚至数十亿元,设计规模都是连片开发……近两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出现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圈地潮”。

  专家预警:当日益紧缺的土地成了资本追逐的“香饽饽”的时候,它也极有可能成为“泡沫”的载体,对目前“红火”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反作用。

  大面积屯地大手笔造镇大规模开发

  无论是沿海的都市,还是中西部的小县城,一浪高过一浪的“圈地潮”,使土地正在变成最紧俏的商品。

  2002年上半年,土地交易大幅上升,全国累计收取土地出让金6000亿元。一些市、县、区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到财政收入的3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各地相继出现令人咋舌的“天价地”。中部某省去年1至9月,招标拍卖的土地就比上年全年增长41%,土地面积供应扩大400多公顷,因土地收入增加21亿元。

  伴随着高校改革出现的大学城、重新升温的开发区、新兴的高科技城等,超大类型用地不断增加,用地量到了惊人的地步。有相当一部分名为建设用地,实为开发房地产,是一种新形式的扩张用地。西部某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现已达到30多平方公里,最近又规划增加到60多平方公里。

  连片开发的大规模楼盘不断涌现。广州目前超千亩的大盘就有20多个,最大的珠江凤凰城已超过万亩。华南板块的十多家开发商,占地面积少则数十公顷,多则上百公顷。

  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风起云涌。由一家民营企业投资12亿元承建的湖南省中方县新县城,占地面积达到5000亩。号称杭州第一大盘的天都城,占地6579亩。万通和立丰两家房地产商计划在西安合力打造一个占地9000亩的新型城镇,准备容纳几十万人居住。

  专家评价,这一轮圈地从上个世纪流行的楼盘滚动开发已经变为地块的滚动开发,房地产开发进入了所谓的“大盘时代”。

  谁在“代表”国家“批地”

  随着房地产市场大面积屯地、大手笔造镇、大规模开发的出现,土地征用、土地交易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种种不规范行为日益凸现。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征地是政府行为,土地管理部门是唯一可代表政府实施征地行为的职能部门。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错误地认为“经营城市就是经营土地,经营土地就是搞房地产,城市竞争就是地价竞争”,片面追求“以地生财”,随意“出让”、“批租”国有土地,有的甚至做起了买卖土地的“官倒爷”,低价征地,高价出让,大发横财,而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浙江省上虞市2000年土地出让收入2.19亿元,其中征地补偿费只有591万元,仅占2.7%。福建省莆田县城厢区城郊乡畅林村村民反映,村里200多亩耕地被上面卖光后,村民仅得到每亩2000元的补偿款,现在生活无着。失去土地的农民说:“这完全是拿我们的命根子去发财。”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国有土地仍然是通过协议出让形式转让的。一些地方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越权批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违规用地现象仍大量存在,侵害的往往是农民的“饭碗田”、“保命田”。个别地方领导为了“招商引资”,甚至不惜“一元钱一亩”贱卖土地,引发地价恶性竞争。浙江安吉县近几年出台土政策,擅自给当地经济开发区批地,甚至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使一个占地原本只有4.5平方公里的开发区,一下子翻了十几倍,膨胀成占地65平方公里,很多占用的良田是以“沙滩地”、“荒地”、废耕地”等名义上报,导致当地近2万农民的利益受损。

  随着土地的日益紧缺,一些开发商不顾实际开发能力,狂“吸”土地。西安市近期拍卖的一宗80亩土地,竟有开发商出价2.3亿元,每平方米地价近4000元。当地熟悉内情的人士说,按照竞拍时建设规划限定的容积率,这家房地产开发商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盈利的。据了解,在竞买了这宗土地后,开发商已无力支付地款。青岛等一些城市少数大开发商四处圈地,然后再转手给众多没有开发资质的小开发商,坐收渔利。这种层层转包、层层剥皮的现象,大大增加了房地产业的泡沫风险。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少数政府部门控制土地、圈占耕地的愿望强烈,往往动用行政手段甚至用暴力圈占耕地,然后“暗箱操作”,形成土地“黑市”和权钱交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国有土地收益流失达上百亿元。

  非理性圈地隐患有多大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最大的障碍和最大的利润就是土地。如果放任市场运作,必将出现房地产商的非理性“圈地潮”。必须关注目前土地市场已经暴露的隐患。

  由于开发商的盲目投资,超能力圈地、超容量建房,一些开发商已背上了沉重的小区“公建”包袱,开发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广州有关部门提供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1300多家房地产公司中只有100多家盈利,投资回报率仅2.3%。随着不断有新盘推出,一些开发商被套得很深,有的连解套和喘息机会都没有了。

  一些政府部门急功近利,搞“政绩房产”,导致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而且政府对已经批出的存量土地缺乏有效的调控措施。前几年,因种种原因批处的待开发土地总量不少,但土地投放市场的主动权在开发商那里,何时投入开发,开发多少,政府都无法调控,这就增强了土地市场供应的不确定性。

  非理性的“圈地潮”不可避免地将银行拖下水,开发贷款和住房贷款总量同时扩大。一旦房地产商的融资能力有限,政府对市场的判断出现偏差,或是房市发生波动,银行背负的风险就会相当大。

  一些地方耕地资源被大量占用的态势,不仅增加了失地农民的数量,使农民权益受到侵害,也使“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难以真正落实。

  专家强调,任由“圈地潮”发展很可能会导致房地产业畸形膨胀,影响土地市场的健康运行,甚至危及整个经济的发展。国家必须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控制土地炒作,规范土地交易,切实保障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编辑: yangshu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
下一条: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是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