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房产 > 房产新闻

百姓住房:"两会"热点议题

2006-07-25 12:34:47
   
 
人民网记者 霍增龙


  3月5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这无疑给老百姓解决住房难带来了福音。

  经济适用房遭反对 百姓购房似成难题

  近两年,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和专家学者曾一度极力反对建设 “经济适用房”。他们反对的主要理由是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存在很多弊端。弊端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弊端一,国家规定土地一级市场应由政府垄断,商品房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但经济适用房建设并不按此办理,而是交给开发商建设,政府给予优惠,按限价销售。这种做法,一方面,因土地不通过“招拍挂”,容易滋生腐败;另一方面,因对房屋售价控制不严,易使开发商取得不合理的利润。

  弊端二,目前,对经济适用房的建造和购房者资格条件的审核,都存在许多漏洞。一方面,一些经济适用房建造得很豪华,造成真正的供应对象买不起,导致经济适用房大量流入了实际上并不缺房、着眼于升值的投资、投机者手中;另一方面,有些经济适用房又由于拼命压低价格,造成住房质量低劣。

  弊端三,经济适用房与市场经济原理相违背,政府不应干预房地产市场。建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容易扰乱房地产市场,对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不利。

  这样一来,在很多地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步伐放慢了,决策者犹豫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不高了。于是导致了很多城市的开发商盲目地热衷于建高档房,从而造成了商品房较高空置率在这些城市的悄然出现。2005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已将房地产列入了生产能力过剩行业名单。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一则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了“重视房屋潜在过剩的矛盾”的警告。

  这种现象的出现,使相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更遥远了。住房已成为百姓生活中最大的难题!

  西方保障性住房经验可借鉴

  面对着这样的矛盾现象,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其实,西方发达国家的住房发展史,早就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市场化解决不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工业革命后,随着大批人群涌入城市,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都开始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住房灾难。当时,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没有自己的住房。恶劣的住房条件、杂乱的环境,会导致瘟疫的流行。社会公众强烈要求政府干预住房市场。

  经过长期在住房问题上的思想交锋,西方国家的社会各界终于开始取得共识,市场化不能解决住房问题。没有政府的支持,单纯地凭借市场的自发调节,很难解决好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难题。

  20世纪后,西方许多国家相继决定政府要介入房地产市场。如1931年,第31任美国总统胡佛在住宅问题上就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住宅更能为谋求人们幸福和社会安定作出贡献。”这句名言,说明了美国政府对住宅问题重要性的认识。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可承受住宅法》,明确提出“让每一个美国家庭应该能够承受得起一套环境适宜的体面住宅”。此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低收入者,美国政府又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住宅倾斜政策。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使低收入阶层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减少贫富差距,使低收入人群在住房问题上,不至于与中高收入阶层的差距拉得过大。美国1965年修订的《国家住宅法》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政府对低收入家庭给予一定的住宅补助。此后,住宅补助在许多法案或计划中涉及,其中至今影响最大的,也是最有名的是1974年8月《住宅与社区发展》法案第8条款租金资助计划,其核心内容是任何家庭用于住宅的支出不应超过家庭总收入的30%。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房价收入比,一般总不会远超3︰1的一个关键原因。

  保障性住房当前弊端可破解

  勿庸讳言,当前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确实存在着种种弊端。但是,这些弊端并非是不可医治的顽症,也并非是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所固有的弊病。

  对于前文所述弊端一,其实宁波市政府首创的,已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推行的,“限定房价再招拍挂土地的方法”,就已经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中低档商品房在限制房价的前提下,实行“限价招标”出让供地的方式,确保限价商品房的建设,以扼制房价迅猛上涨的势头。事实说明这种方法,基本可以适用于解决“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不能“招拍挂”的问题。

  对于前文所述弊端二,其实完全是一些地方政府自身的问题。出现的问题基本上是“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在规划、建设、分配等环节中,配套管理没有及时跟上的缘故,而不应是“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自身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有些城市根据调查购房者的居住条件,框定“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购买对象,已经取得了杜绝投资、投机者购买“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明显效果。至于住房质量的保证,关键在于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对于经济适用房住房质量不高的现象,除了开发商为追求利润而有意不建、少建公共设施的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规划管理没跟上的原因。 这些是都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得以改进和完善的。

  对于前文所述弊端三,事实上不是弊端,只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开发商获取暴利。1999年上半年,北京的商品房价格急降近1000元,有人分析就是建设了一批经济适用房的结果。实际上,不完全市场化的、分渠道的住房供应体系,对房地产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应该是一件好事,既不会影响有实力和品牌的房地产企业获得利润,也会给更多的低收入者提供购房机会。

  如果真是取消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必然导致一部分人难以买起房子,社会将难免因住房问题加大贫富差距的鸿沟。

  住房:百姓切身利益 “两会”热点议题

  “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在网上开展调查。调查显示,住房问题,依然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中国社会调查所从2005年12月开始,也曾对全国16个城市的2000位公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住房与物业问题,关注度高达75.3%。房价的不断上涨,使最基本的住房需求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巨大压力。

  事实上,切实关心和解决与老百姓利益相关的难题,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主要内容。对于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央一直没有停建的倾向。不但不停建,而且还要加大力度,重点发展。

  今年2月,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分别印发了《建设部2006年工作要点》和《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点》。《建设部工作要点》明确强调,要及时安排并公布当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控制套型结构和销售价位,从源头上控制高档商品住房开发,引导和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国土部工作要点》明确规定,要加大对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应,严格控制低密度高档住宅土地供应,继续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

  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指出,要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无疑让百姓能早日买上新房,改善居住条件,感到了更坚定的信心和希望。
 

 
来源:人民网房产城建频道
编辑: made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