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截至去年11月,我国本年购置土地面积中,未完成开发土地面积近1.7亿平方米。按目前水平计算,我国商品房的年施工面积是年竣工面积的5倍多,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14亿平方米。这揭示了一个问题——我国面临着潜在的住房过剩风险。而与此同时,北京等城市居民人均购房支出却下降了30%。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建议政府主管房地产业部门和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人均30平米住房成奢望
研究房地产业相关政策应该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和相关的方针政策为依据。早在1997年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提出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特别要改善居住、卫生、交通和通信条件。”把改善居住放在扩大服务性消费之首。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增加城乡居民居住面积,提高住房和环境质量”。建设部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康居”指标是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这个指标是符合广大城市居民愿望的,一个三口之家的小家庭都希望有一套80~90平方米功能适用的二居室住宅。然而现实情况是,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仅凭自己的经济实力是不敢存此“奢望”的。 房价暴涨后再稳有不妥
金基鹏委员指出,今年年初建设部有关发言人曾提出住房价格要稳定的要求。对此,老百姓是有反映的,有人说:2002年房价水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半,那时建设部为什么不提出稳定住房价格的要求?现在工薪阶层包括受人羡慕的公务员也买不起房了倒要稳定房价了,这似乎不太妥当。从宏观上看房地产热和高房价即抑制了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又影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从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久、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调整不合理的住房价格,使房地产业的资金利润率逐步回归到和各行各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差不多的水平,已是能否实现经济结构合理调整,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一个因素。为此,金基鹏委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业政策,使房地产业早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