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取消个人住房贷款优惠利率的政策。随后,新老"国八条"等一系列对楼市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曾经一路狂飚的中国楼市也开始踏上漫长的调整之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影响之下,北京、上海、广州的楼市也出现了不同的"表情"。
在对楼市的宏观调控实施一周年之际,回首京沪穗三地楼市一年来的冷暖,不难发现,里面有颇多值得玩味之处。
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可以说都是这次楼市宏观调控重点"关照"的地区。但因市场自身情况不同等原因,三地楼市演绎了不同的故事。
(资料图片)
上海:走下巅峰
今天是上海2006年首个大型房展------"上海之春"的开展首日。一年前的今天,在央行开始采取行动之前,上海市政府其实已经意识到房价长时间快速上涨的严重性,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措施调控楼市:一方面调整供应结构,力争中低价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总量达到65%;另一方面出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一些辅助政策,如对持有房产时间不到一年就转让的征收营业税,取消转按揭、提高多套购房贷款利率等等。
在一系列从国家到地方的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之下,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中原地产的数据表明,上海新房市场成交量在2005年7月跌至谷底,仅为77.91万平方米。而后逐步平稳回升,但2005年9月至11月的三个月中,平均住宅成交量仅为154万平方米,相当于2005年1月份成交量的55%;成交价格则缓慢回归,除个别楼盘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外,其余楼盘均保持平稳走势。
美联物业上海区域副总经理冯泓睿表示,上海的二手房市场在2005年的成交先扬后抑,涨幅呈现明显回落。2005年1月至4月上海二手房市场沿袭了2004年的放量态势,成交量逐月走高,到6月份首次出现下降,随即进入盘整期。2005年7月至9月,每月成交量分别为97万平方米、98万平方米和97万平方米。直至当年第四季度,二手房市场才走出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