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4月8日透露,将对高档住宅和别墅用地进行限制。因为高档项目太多、房子面积太大、总房价太高,是造成老百姓买不起房的重要原因;只有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房子供应多了,房价才会相应稳定下来。
与此相对应,令中央揪心、让公众烦心的高房价问题,近期明显升温。一季度全国许多城市房价涨幅很大,4月初,建设部点名批评廉租房制度落实不力的城市,并对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率进行调查,这让许多人关心,房价会不会继续快速上涨?
客观地说,两年多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实质进展还不能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动用利率、税收等关键调控手段。去年不少地区房价仍在上涨,有些地方涨幅还较大;今年一季度房价更是全线上涨,个别特大城市涨幅超过10%。
更引人关注的是,房地产局部过热,再呈蔓延之势。去年不少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增幅在30%以上,一些内地二线城市,甚至是部分县城也掀起房地产投资高潮。而有关研究分析,目前70%的城镇居民,实际上无力进入房地产一级市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房地产市场空置率居高不下,个别城市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开发商持有住房过多,炒房者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这都导致近期房价重新虚热。而房价上涨过快,只会让老百姓买房越来越难,反过来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
目前,许多城市基本上沿用“高地价、高房价、高公屋居住率”的发展模式。比如香港,政府以高价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以高房价在市场交易,买不起房的居民主要租住政府提供的公屋,致使近50%居民需要租住公屋,整体住房水平并不高。不少地方政府一面以高房价带动高地价,又希望通过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保障体系,解决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这样的思路是否行得通呢?
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居民处于中低收入水平,如果都靠政府保障体系解决住房问题,所需财政支持是个天文数字。建设部通报表明,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用于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资金为47.4亿元,共有32.9万户最低收入家庭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区区几十亿元资金资助,与全国房地产市场每年上万亿的销售总量相比,自是杯水车薪,这种解决方式与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更是差距甚远。
帮助中低收入民众购房,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也是解决广大居民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至于进入住房保障体系的民众,应该不超过总数的10%,主要针对那些有特殊困难的低收入群体。比如美国就专门设立了一个住宅都市发展部,帮助中低收入居民购买房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让“居者有其屋”。政府要通过各种有效政策引导,推动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帮助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实现这个目标。(易宪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