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精彩评论
站内搜索:
慎签商品房认购协议谨防开发商侵吞定金
2003-07-11 12:00:00 作者:王薇 俞丽虹 SRC-86

  如今购买商品房,消费者在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预售)合同》前,常常被开发商要求签订“认购协议”,并交纳一定数额的定金。上海市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出消费提示,商品房“认购协议”须慎签,谨防一些开发商利用“认购协议”侵吞消费者定金。

  家住上海长宁区的陈先生就在“认购协议”上吃了亏。不久前他看中一套商品房,按开发商的要求签订了“认购协议”,支付了购房定金。一周后,双方准备签订正式购房合同时,陈先生方才从小区规划图纸上发现水泵房就在自己订购的房屋楼下。由于担心水泵房影响日后生活,陈先生决定放弃购房,并要求开发商全额退回定金,但遭到拒绝。

  记者从上海市消协了解到,近来针对商品房“认购协议”和购房定金的投诉呈上升趋势,而且此类“认购协议”常常只规定消费者交钱的义务,却没有获得赔偿的权利。消费指导专家表示,从法律角度看,签订商品房“认购协议”并不是购房的必经程序;消费者支付的购房定金,是“房地产企业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向买受人收取的预付款性质的费用”。根据建设部有关规定,如果双方签订了商品房合同,定金将抵作房款;如未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应当返还所收取的费用,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于是,一些开发商就利用这项条款,人为增加“认购协议”这一额外“约定”,如果消费者一方提出不再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开发商就可以克扣其定金。消费者往往有苦难言。

  上海市消协建议,消费者决定购买房屋后,最好直接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预售)合同》,并认准2000版有防伪标记的商品房示范文本。如果确实需要签订“认购协议”,消费者应保持头脑冷静,看清所有合同条款,对于那些不明白的项目要询问清楚,不要轻易交纳定金。
 
 
 

编辑: yangshu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