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精彩评论
站内搜索:
开发商是名利场的暴利代表还是时代明星
2005-12-21 09:44:31 作者: 

马磊    焦点房地产网
任志强
李冰冰vs任志强

同一位非房地产业内人士闲谈,说起当下的房地产业内热闹非凡的聒噪,作为局外人的他打趣:“开发商是这个时代最有趣的现象。”

  此君是一所名校的哲学教授,朴实的评价,“有趣”一词,却刻画其特征入木三分。清朝名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脍炙人口,说的无非是名利场下丑态百出的各式拙劣表演,揭露的是人性的丑陋;其后登峰造极的同类作品当属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钱钟书骂人没有半个脏字却能把人损得体无完肤数辈子不得翻身——要是老先生在世,面对素材如此丰富的房地产舞台的各色表演,他会如何落笔呢?

  刚刚结束的“住交会”草草收场,用“凄惨”一词形容可谓贴切。有媒体报道住交会门票原本2000元钱一张,贱卖到200块,“黄牛党”血本无归欲哭无泪。而实际的情况更糟糕,到最后一天的时候10块钱一张都没人要。上海人被房子弄成了“负翁”赔钱也要退房,现在连炒房展会的票都赔得锅底朝天。而这些不过是这个寒冷的房地产之冬的一个测影而已。房地产不好做了,靠办房地产会展忽悠钱的商人的日子也好过不到那里。购房人的钱不是那么好骗了,开发商的钱同样不那么好骗,还是一位不愿意参展的上海开发商说得实在:“演出结束了,还是踏踏实实地赚钱吧。”

  潘石屹撰文,回忆起前几年群情激愤、门庭若市的如大跃进般疯狂的住交会,“深沉”地总结:“冷清也是好事,让人开始反思。”而此乃这个时代“有趣”的“开发商现象”的一幅真实写照:造化弄人,今昔两景。

地交会
门可罗雀的地交会

  没有人乐意说自己是开发商

  一次笔者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场论坛,题目是围绕北京旧城保护的话题展开的,请了几位开发商,几位房地产经纪公司的老总,而他们的辩论对象是老城区的居民,用时下最流行的词语,叫“PK”。经纪公司的观点一定是向着开发商的,论点鲜明,论证严谨,辞藻丰富,大意是应该让开发商开发所有可以开发的土地,不过有趣的是,每次发言之前他们都要郑重申明:“我不是开发商!”相比而言,货真价实的开发商则低调得匪夷所思,都是在解释说开发商不是惟利是图,唯恐说的那句话刺伤原住民对旧四合院的感情。

  打开网络上的每一条新闻评论,谈到“开发商”一词的时候也一定是骂声一片,“开发商”成了符号,和下列词语之间一定有某种“血缘关系”:贪污、受贿、黑幕、寻租、黑社会、暴利、奸商、裙带关系……社会对开发商的妖魔化使这个团体成为人人喊骂的过街老鼠,以至于现在搞房地产的没有一个人乐意说自己是开发商(除了个别比如任志强和潘石屹),一位才华横溢的开发商老总甚至公开告诫手下,不要轻易说自己是开发商。

  然而离开媒体和网络评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对开发商的追捧却是实在和真诚的。笔者有一次去南宁出差,同行的有“阳光100”,“紫光”等开发企业的老总,接站的工作人员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说话都磕磕绊绊地:“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大腕,有点紧张。”

  对房地产和开发商的追捧是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在“2005年房地产金融年会”还是“财经年度房地产圆桌会议”,大都被堵得水泄不通(不像华而不实的“地交会”,热闹会议大都是严肃的观点对冲而非做秀),参会的人多是“非开发商”但同房地产有着各种利益关系的群体,比如经纪公司的、搞投资的、咨询的等等,当然也不乏有开发商想听听有才华的同行说的实在道理。客观评价,人们对成功的开发商是打心眼里尊敬的,其中包括对其商业才华的折服,但更多是对其生逢其时的羡慕:要是当年赶上了给我那块地,我也怎么着怎么着……《纽约时报》上曾撰文描述中国的房地产现象,其中一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大意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想当开发商。

  开发商是这个时代的明星

  用“有趣”一词形容这个时代的“开发商现象”,可以衍生出很多,比如“任志强现象”,“易宪容现象”,“潘石屹现象”等等,都很有意思。任志强被人骂得最多,但业内大多对他都很钦佩,因为他敢说真话——即便很多不利于支持其言论的真话他偷换概念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潘石屹被骂得也不少,但“潘石屹现象”的重点是说开发商成了这个时代的明星,演电影、出写真,还传闻跟世界著名电影公司签约;“易宪容现象”揭示的更多是关于学者的悖论,“民众”说易宪容是一位真正的斗士,有很多人质疑他不懂房地产不懂金融反正什么都不懂,有人撰文说他纯粹为了出名……反正易宪容很红,红到了央视“新闻会客厅”。

  开发商们是这个时代的明星,所以办“地交会”这种展会的商人也成了明星,连同开发商们对着干的经济学家们也成了这个时代的明星。所以一些和房地产风马牛不相及的活动也找开发商,比如李冰冰和任志强的时尚靓照,比如同电影频频牵手的“明星”楼盘——这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产品请明星做代言是看中其眼球效应,这在产品营销当中叫“搭顺风车”,然而时尚明星们和开发商之间,究竟谁是太阳谁是月亮,谁搭谁的顺风车,还真是吃不准。

  在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许多国外见多识广的专家一定是连连摇头做疑惑状:中国做开发商太幸福了也太痛苦了。在国外没有人听开发商讲什么,当然也没有人骂开发商,房地产是商业行为,买卖之间是市场交易,没有牵扯这么多额外的东西。

  当暴利成为历史

  回答上文外国人的疑惑,不得不回到房地产是不是“暴利”行业的问题,至少在中国大多数的观念当中是,比如经济史上臭名昭著的“血酬”,英国工业革命之“圈地运动”——走捷径致富是人性最真实的诉求,大到《基督山伯爵》里面被开启的无穷宝藏和美女,小到范进中举的意外之喜,中彩票的心理支持着人们对一群收入不明的开发商们保持着无尽而旺盛的窥私欲,当然也支持着中不了彩的懊恼以及恼羞成怒和随之而来的骂声——在都在骂房价涨得快的共鸣当中,另外一种心理同样普遍:当初房子便宜的时候我要是买上几套(不含买房自主的购房者)……

  房地产疯狂的年代,包括办房地产会展的商人和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人跟着赚了钱,跟着成了明星;而一个暴利时代的离去,留给这个房改七年之痒后的冬天的,难道敲响的真的是丧钟吗?当力图多从开发商嘴里掏出更多钱的商人们费心费力设置的所谓“十大人物”,“十大明星楼盘”等等奖项标价越来越便宜的时候,当10万块买一个“风云人物”跌价到2万块就搞垫的时候,不知道抬轿子的这些“有趣”的人还有没有动力继续“神话”这些赚钱越来越难的开发商们。

  市场的规范和健康给钻空子的商人们更少成为明星的机会,踏实的企业无暇顾忌这些不合时宜的喧嚣和非经济层面的做秀——比尔盖茨赚的也是暴利,为什么大家不骂他呢?因为他挣钱堂堂正正,靠的是唯一性的技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对那些还想老老实实吃房地产这碗饭的人来讲,真希望这个最有趣的“开发商时代”赶紧过去,当中彩票的几率变成零,想必这些骂声,也会越来越少。

编辑: made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