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精彩评论
站内搜索:
时评:住房贫富分区又是一场无谓的争论
2006-03-07 10:43:19 作者: 

端木昌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曾经扬言“只给富人盖房”的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近日关于“富人区”、“穷人区”的一番高论,引起了争论。在我看来,这又是一场无谓的争论。

  如果说,任志强所言是有某些瑕疵的,那就是他的言词过于简单,表达方式过于直白。比如说,“只给富人盖房”,“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容易给公众社会造成一种错觉——他在歧视穷人。而歧视穷人,是一种不公平,因而势必会遭到来自公众社会、公平社

  会的回击。但是,如果他把话说得婉转些、完整些,说成是“从集团的经营理念和开发方向出发,建造一批高品位的高档住宅小区,以满足一部分已经富起来的人的居住需求”,估计不会引起什么争论。当然,如果是在任志强的集团内部,或者就在他的办公室里,他非要那样说,也可以。因为他有他的“说话权”。但是,如果在公开场合、公众场合,他用这种过于简单的言词和过于直白的表达方式说这些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话,并要求公众花时间对他的这些话的内在含义进行合理推理、演绎,那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改革开放,确实已经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了起来。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不断地冒出来,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些一年可以赚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大企业家,那些年薪几十、几百万元的科技精英、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某些行业、某些国企的高官),他们完全有条件入住高档楼宇、豪华别墅。房产商满足他们的居住需求,也顺理成章。由于高档住宅往往成片成片地开发建造,有钱人比较集中地居住在一个区域,因此出现一个事实上已经存在的“富人区”,并不难理解。而那些建筑比较陈旧、建筑标准不高、居住条件较差、各种网点配套不够齐全的一般的居住小区,相对于这些“富人区”,就显得大不如了。而居住在这些小区的住户,因各种原因尚无经济实力改变现有的居住环境。因此,“富人区”、“穷人区”已经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我们没有必要讳莫如深。

  另一方面,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富裕地区,较之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富人区”、“穷人区”。难道不是吗?

  当然,贫困地区、“穷人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穷人经济”已经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因此人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致富机会,富人将会越来越多,贫困地区与“穷人区”也必然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而发生质的变化。这些浅显的道理,谁都能接受。

  笔者以为,问题的焦点不在这里,而在于“富人区”在哪里?“穷人区”又在哪里?其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倾向性问题?倒是值得人们尤其是任志强们思考的。

  其一,现在的城市“富人区”并不是建在沙漠、原始森林或刚形成的滩涂等无人区,而是建在原本已经有人居住的中心城区,有的甚至是在繁华的“黄金地段”。这就得批租一片,动迁一片,拆除一片,建造一片。尽管动迁单位按照某种动迁规定给被动迁居民一笔动迁费、安家费,但是如果被动迁住户原先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光靠这笔动迁费、安家费,要想回到原居住地购买新建的高档商品房,显然不太可能。怎么办?出路一是接受动迁部门分配给他的地处周边地区的住房,二是拿了动迁费、安家费到周边地区购买中低价住房。这就引出一个问题,被动迁住户拿到的只是动迁费、安家费,而他们原先居住的繁华地区或“黄金地段”有着诸如交通便捷以及子女受教育、看病就医、文化娱乐等社会公共资源优势,并分享着这些社会公共资源提供的公共利益,当他们迁离原来的繁华地区、“黄金地段”,也就事实上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享这些社会公共资源带来的实惠。比如,原居住地附近三五百米内有小学、中学,有二级、三级医院,有邮局、银行,有娱乐场所,不用乘车,举步便到,极为方便;而新居住地要乘几站车才有小学、中学,才有地段(或乡镇)医院,才有邮局、银行和娱乐场所,而且还可能因远离父母或子女而造成互相照顾的不便,因远离工作单位而大大增加上下班路上时间。被动迁住户蒙受的这些实际的既享利益损失,该如何补偿,动迁费中并没有显示出来。这是不是个问题呢?

  其二,长期来,有些城市因市内地域历史、地域经济、地域文化、地域人口的某些差异而形成了地域等级,尽管人们对这种现象常常表现为三缄其口,但还是有人把市内的若干地区称之为“上只角”,而把另一些地区说成是“下只角”。伴随而来的,是一种地域歧视。但是,比较起“富人区”、“穷人区”的称谓来,“上只角”、“下只角”之称似乎稍稍含蓄、平缓了一些。而“富人区”与“穷人区”的唯一差异就是财富的多与少。“富”与“穷”是两个对立的字眼。当“富人区”与“穷人区”站在同一个地平线上时,也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富人对穷人的歧视、蔑视,穷人对富人的嫉妒、仇视。当这种对立只是表现为几个人的情绪时,也许并无大碍,但是当这种对立表现在“区”与“区”之间时,便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通过“富人”与“穷人”互相渗透的办法来模糊“富人区”与“穷人区”的区域界限,即有意识地在中心城区开发一批可供中低收入家庭入住的住宅小区(主要旧城改造后原居住户回搬),并在城市周边地区的中低价住宅开发的同时,开发一部分高档住宅,供有钱人入住。要意识到,“富人区”与“穷人区”一旦成为一个城市的双肩,这个城市能站得稳吗?

  不知道任志强们想到这些没有?

编辑: made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