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房贷金融
站内搜索:
促进发展是硬道理 房贷政策须宽严适度
2003-04-17 00:00:00 作者: 

 


    今年的春夏之交,房地产业注定不会平静。房地产泡沫阴影未散,央行房贷新规即将出台的消息又拨动了房地产业的神经。“期房不能按揭”、“按揭降至五成”、“高档房首付不低于50%”等条款内容,受到业界的强烈关注,并为此心存忧虑。
  房产信贷政策不能“一刀切”

  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之间、东中部与西部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特大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都存在饱和程度、房价水平、社会购买力水平、金融介入程度等诸多方面的不平衡。显然,分别处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老百姓对住房信贷的需求有着极大的不同。同样,高收入家庭无须银行提供按揭也有能力购买最好的房子;而中低收入家庭,对银行按揭的依赖性很大。

  房地产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房信贷政策须从这个国情出发,并符合国情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房产信贷政策不能“一刀切”。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兼顾各社会群体的利益,选择符合实际的政策取向,有区别地制定房贷政策。

  挤压泡沫不能矫枉过正

  据分折,央行即将实行房贷新政的一个重要用意是挤压已经出现的房地产泡沫。

  虽然目前对房地产泡沫是否已经出现的争论还在继续,但高层和央行的态度已经趋向明朗,即认为目前已经出现局部性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源头是开发投资规模过大,速度过快。挤压泡沫自然要从源头入手,收紧房产信贷政策。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长,虽然有过通过宏观调控处理房地产泡沫的经验,但总体上说,利用金融扛杆调控房地产业,还是存在经验不足、方法单一,尤其缺乏前瞻性。

  挤压房地产泡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弄不好,虽然挤出了泡沫,却窒息了房地产业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还要对房地产泡沫作具体分析。对到底有多少,在哪些区域,是哪些产品,应当采取何种调控手段,调控到何种程度才适当……等问题都要十分清楚。简单地收紧开发贷款、实行现房按揭,会整死一大批已经启动项目的开发商;而过多地减少按揭成数,过大地增加首付款比例,会把一大批中低收入群体拒之于商品住房市场之外,甚至彻底打碎他们购房的梦想。因此挤压房地产泡沫须准确掌握适度原则。矫枉过正的效果可以显现于一时,但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促进发展才是硬道理

  房产信贷作为一种经济扛杆,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其增大放贷量或是收紧银根,都会对房地产业产生直接的甚至是重大的影响:增大放货量,房地产开发资金雄厚,发展速度加快;反之收紧银根,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不足,发展速度放慢。正所谓银行打喷嚏,开发商就要跟着患感冒。这也是房地产业界对央行即将出台房贷新规如此强烈关注的根本原因。

  房产信贷可以有效地使房地产业发展速度或加快,或放慢。这是一种经济运行的动态形式,但不是目的。运用房产信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度发展。

  改革开放20余年,我国房地产业获得巨大发展,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房地产业真正实现市场化的时间很短,与世界上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国人民对改善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性房地产开发量过大不能掩盖全国性的总体供应量的不足。就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城镇人口而言,还有大量急需商品住房的群体。而大多数急需购房者中,几乎都是中低收入者,须依靠银行提供按揭贷款才能考虑买房,实现改善居住条件的梦想。也正是他们,纵然有银行按揭,也只有在按揭成数较高、首付款较少、购房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才能成为现实的购房群体。调整按揭购房政策不能不对上述群体予以特别关注。如果新的房贷政策不是鼓励支持而是打压抑制上述巨大购房群体,中国的房地产业不仅在速度上,而且在方向和根本宗旨上,都将发生问题。

  我国房地产业还处于发展中。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将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房产信贷应当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政策调整过程中掌握宽严适度原则,为更多的人提供积极的房贷支持,促进全国性的康居时代早日到来。
 

编辑: yangshu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