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房贷金融
站内搜索:
房贷证券化 利益博弈的未来
2003-05-23 12:00:00 作者: 

 

  当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首次提出“积极推进住房贷款证券化”以来,许多人感到振奋,希望我国探
索了近10年的住房贷款证券化马上实现,甚至有人大胆预测它4月份在上海首
先实现。但事实是,时间已经进入五月它仍没有出台。这至少让很多人失望了,
  银行资产证券化是现代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之一,“住房贷款证券化”是
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把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
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成抵押贷款群组,然后将此资产出售给
特设的有实力、有信誉的机构,即SPV(Special  Purpose  V
ehicle,用于特殊目的机构)。由后者进行信用增级、选定证券公司,发
行证券或上市。
  早在1992年海南推出“地产投资券”以来,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一直行
走在政策的边缘。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呼声也越来
越高。1999年初,由深圳平安保险公司倡导,深圳市住宅局、建行深圳分行、
工行深圳分行和联合证券组成研究小组,并提出住房贷款证券化试点方案。据知
情人士透露,2000年9月、10月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被央行
正式批准为住房贷款证券化试点单位。截至2002年12月份,两家银行已连
续3次向央行及国务院上报住房贷款证券化试点方案。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
实现。
  专家指出,房贷证券化在国外虽然已运作了许多年,但就我国现阶段而言,
存在无法突破的瓶颈,归结起来有三点:一是健全法制环境。有关专家指出,推
行这种全新融资行为的关键是完善国内金融基础环境。住房贷款证券化是一项极
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银行债权转化为投资者有价证券持有权的过程中,涉及原
始债权人、证券特设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贷款服务、证券投资者等方面的利益。
然而,我国现行《证券法》、《破产法》和《信托法》的相关条款中,缺乏对资产
证券化在房地产融资业务应用中的规定,这势必增加住房贷款证券化的推进难
度。二是构建信用评估体系。独立、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估是住房贷款证券化成
败的关键。由于住房贷款证券化会以打包形式进行,且标的比较大,也可能把不
同地域的房屋组合在一起。因此,在缺乏有影响力的独立资产评估机构的情况下,
对地价、地面建筑的评估显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第三是完善金融交易网络。作
为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性的银行交易网络有待形成。由于我国银行
内部的资源和网络还未形成有效共享系统,即便在同一间银行内部,异地交易结
算时间也冗长。
  建设部是积极支持房贷证券化的。2002年9月,刘志峰副部长亲赴澳大
利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考察房贷证券化情况,足见重视程度。但是,建设部跟央
行的着眼点显然有所差别——建设部考虑的是我国今后住房金融体制的战略设
计。建设部希望“按揭证券化引入非银行住房贷款提供者”。对于由四大国有商
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的构想,建设部的研究报告认为“不利于非银行住房贷款者
的产生和发展,不利于中小机构按揭份额的扩大,不利于住房政策的体现,不利
于全国按揭标准化。”另一方面,在央行、建设部均已开始探讨证券化的具体模
式之时,证监会却认为推进证券化“不是当务之急”: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个人住
房贷款业务刚刚起步,住房抵押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不足2%,与国外20%~4
0%的比例相比仍有相当差距。此外,国务院要求证监会准备房贷证券化的配套
措施,至今未见成熟。
  分歧并非一两日可以消除,央行正在保密制定的相关政策能否“协调”成功
也还未可知。难怪北大经济学院教授何小锋对业界盛传的央行房贷证券化政策4
月出台、建行上海分行首先试水一说不屑一顾:“几年前就已经传了好多次了,
真的出不出得来很难说。”事实再一次验证了何的话。
   注定了是前路艰难,但也注定了是不得不行进的道路。毕竟,金融业务、
房地产行业都需要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证券化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武器也是共
识。因此,不管是哪一家主导,或是大家共同完成,房贷证券化的路子要走,雨
总是要下的。
(王伟民  中国房地产报)

编辑: yangshu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