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房贷金融
站内搜索:
开发商为什么反对房贷新政?房贷新政3W之问
2003-06-26 00:00:00 作者: 

  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该通知一经发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质疑声、回辩声交相辉映,煞是热闹。

  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延迟至今才做此文:实在是因为早在市场传闻出来之初,笔者即已撰文表示过疑义(详见本报3月17日4版《房贷矫枉何必过正》)。就在该文中,针对央行抬高个人贷款门槛一事,自己的意见已经表示得很清楚了,并无什么新意可再言说。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121号文出台之后,笔者冷眼旁观各路好汉你方唱罢我登台,其中还颇有一些“早料中耳”的得意,如此优哉游哉过得近十天,方察觉风头不对,至此才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说实在的,细察121号文之具体条文,其中主要就是抬高按揭以及房地产开发贷款门槛。关于前者,笔者的意思已经表示过,这里不再复述;关于后者,客观而论,应该承认里面还是积极成分居多。但为避出尔反尔之嫌,这里不多表态,仅打算赶把时髦,就事论事问上几个问题:

  一、究竟谁在反对房贷新政策(Who)?奇怪的很,按说房地产开发成本上去了、按揭贷款利率不优惠了、门槛抬高了,不高兴的应该是购房者啊?却偏偏就有那么多的“路见不平”者“拔刀相助”,“铁肩单道义,辣手著文章”,按捺不住杀将出来,让人凭生感慨“‘第N种力量’真‘弱势群体’之‘青天’也”。

  不过且慢!细细辨来,这路“义士”还真是“近朱者赤”,身份竟然就雷同到让人无法不“对号入座”,不是吗?除了个别态度暧昧、犹抱琵琶的“银行相关人士”,冲锋陷阵的几乎清一色房产开发商,于是乎,“你不说我倒还不明白,你一说吓了我一跳”,敢情笔者一向表错了情,121号文动的是房产商的奶酪!这就难怪了,老虎屁股摸不得嘛。

  二、房产商究竟为什么反对新政策(Why)?说来说去三条理由:一、增加开发成本;二、减少银行收益;三、难以监管。

  不才如笔者,对此想不通的是:一、抬高自有资金比重、限制贷款期限,难道不是削减财务成本吗?二、关于按揭贷款,121号文调整力度并不很大,再者说,你把房价降下来了,购房者不是还会增加吗?三、难以监管该是央行、银监会头痛的事情,作为被监管方,如此提法岂非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那么,也许事情原本是这样的:本来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买卖,你银行贷款利率又低,现在贷不到款了,要么就此断了财路,要么别处去借高利贷,要么唆使银行违规放贷。这样的话,可不就是“增加了成本”、“减少了购房者(贷款者)”、“增加了监管难度”了吗?

  三、究竟该在什么时候反对(When)?许是笔者这人唯唯诺诺惯了,所以容易“在沉默中死去”,而诸位房地产巨子,都是人中麟凤,自然会“死犹未肯输心去”。如此,即算不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冒昧提醒一句,既然文件已经生效,有意见可以提,但执行可千万别打折扣,否则的话,这前车之鉴可就在眼前。

  最后,顺带提一句,原本还想再问一个“How”,试着讨论一下提意见的方式方法问题,现在想想,一来形式不够工整,二来又要涉及同行,自己觉得也很无趣,于是这便打住了事。

 

编辑: yangshu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