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地产研究
站内搜索:
专家重申:房屋潜在过剩风险已出现
2006-02-24 09:50:00 作者: 

栗晓莉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重视房屋潜在过剩的矛盾》,戳破了开发商“房屋供不应求”的论调。然而,数字显示房价仍在不断上涨。那么,怎么会出现“住房过剩”?报告负责人张海旺澄清,因为目前还没出现商品房供大于求的逆转,因此房价增速还未大幅下降。虽然如此,但房屋潜在过剩风险已出现。

    事实上,一些开发商也正利用这一点试图证明“伪房屋过剩说”。在一场公开辩论中,有开发商表示,房屋过剩的标志应该是价格的下降,但现在除了上海外,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始终都一路攀升,所以不存在房屋过剩问题。

    张海旺通过研究发现,2005年三项重要指标同时都预示着房屋存在过剩风险,这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一是2005年房地产未开发土地面积占本年购置土地面积在2004年超过5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到近54%,如果这些土地完成开发并形成商品房,必定会大幅提高房屋供给。与此同时,房屋竣工面积占施工面积的比率却大幅降低至不到19%,而且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长超过14%。

    不过,张海旺认为,“当前房屋潜在风险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还未转化为公开风险。”正因为还未转化为公开风险,才给一部分人留下了漠视或掩盖的余地。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 made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